經第三方機構評估,農業部批準廬江縣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合肥市全力推動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廬江縣只是合肥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上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合肥市把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作為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截至2017年底,合肥市農機總動力達到470.5萬千瓦,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8.02%,農機合作社總數達308個,農機化服務經營總收入達到53.8億元,農業機械化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領域“機器換人”,轉變了農業生產方式,解放了農村勞動力。
在主攻薄弱環節上,合肥市采取敞開補貼、疊加補貼、項目扶持、作業補貼等方式,加大對水稻插秧機、糧食烘干機、高效植保機等短板環節機具的補貼力度。僅2017年,合肥市新增插秧機、糧食烘干機、高效植保機197臺、332臺、340臺,短板環節農機裝備水平明顯提升。新建7個全程農事服務中心,推動農機化全程全面服務集成配套,著力彌補農機化服務短板。同時,聚焦水稻、油菜、小麥機械化生產的薄弱環節,合肥市大力扶持標準化育秧基地建設,推進信息化與農機化融合。其中,2017年廬江縣實施互聯網+機插秧作業獎補項目25萬畝。
此外,合肥市還拿出真金白銀,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市政府1+3+5政策等政策導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農業機械化。2017年合肥市共兌現中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資金6963萬元,帶動社會投資3.18億元。市縣兩級投入1760萬元,支持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和全程農事服務中心建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