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土地流轉的推進以及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生產開始邁入機械化時代。如今,不少種糧大戶都購買了農業機械,但每到農忙時節,卻普遍感到農機手短缺,有農機卻缺農機操作人員。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一是農機作業季節性強,農業機械一年作業時間僅僅一兩個月,很多年輕人更愿意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加之報酬并不高,所以導致農機手極度短缺;二是有人認為“留在農村就是沒出息,只有在城市工作、生活才是出人頭地”,這一觀念也導致年輕人不愿意留在農村;三是農機作業環境艱苦,農忙時節要搶農時,農機手需要連軸轉,打疲勞戰。此外,還有噪音、灰塵,臟、苦、累讓一些年輕人望而卻步。
農機手短缺給農業帶來的影響
農機手技能參差不齊。農忙時,人停機不停的現象比較普遍,由于雇不到人,一些上了歲數的農民只能硬著頭皮進田操作,造成作業效率和手法不夠達標。每*播種是否深淺適中、施肥均勻,都決定著作業成效,出苗率的高低直接檢驗了農機手的操作水平,如果出苗不好,就會影響一年的收成。“農機手需要頭腦靈活、反應快、體力好,如果讓歲數大的老人勉強充數,不僅影響作業效率,更不利于安全生產。”一位種糧大戶這樣說到。
農機利用率未能充分發揮。有的地方農機保有量基本達到飽和,但因為沒有熟練的農機手操作,許多農機發揮不了作用,農機手的缺乏,使農機大戶把“及時耕完自家地”作為首要任務,外出“代耕”只能適時而動。
如何解決?
“讓務農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行業。”業內人士指出,提供政策法規保障,加強農機工作領域立法,規范農機手義務和行為刻不容緩。要使農機事業有法可依、工作有序、整合有規,除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外,應積極鼓勵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整合現有農機手力量,對農機手進行再培訓、農機再調劑,用集體合作形式來提供專業化、跨區域、長時間的農機技術服務;積極探索采用院校定向培養、帶教培訓等方式,對農機專技人員進行現代農機專業知識培訓,保證人才持續供應。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高我過農機化作業水平,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