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從市農林部門獲悉,宜興市首輪耕地輪作休耕工作已進入面積核查階段,補貼資金將于5月份直接打入農戶“一折通”存折。
宜興市地處太湖西岸,是蘇南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業大縣,現有耕地面積83.65萬畝,主要耕作制度為稻—麥輪作,其中常年種植水稻45萬畝左右、小麥42萬畝左右。省太湖水環境治理條例、“263”專項行動方案和“十三五”農業現代化建設任務分解,均對宜興市化肥、農藥減施下達了任務指標。試點耕地輪作休耕制度,有利于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讓超負荷的耕地“歇一歇”,讓透支的環境“喘口氣”。
宜興市首輪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確定在太湖一級保護區內的芳橋、萬石、新莊、丁蜀、周鐵等5個鎮(街道)的24個行政村,耕地總面積10000畝。其中芳橋街道涉及5個行政村,實施面積2500畝;萬石鎮涉及5個行政村,實施面積2000畝;新莊街道涉及2個行政村,實施面積1000畝;丁蜀鎮涉及8個行政村,實施面積2000畝;周鐵鎮涉及4個行政村,實施面積2500畝。項目實施堅持屬地管理原則,由實施鎮(街道)全面負責轄區范圍內的耕地輪作休耕工作。
本項目實施期限為1年,時間自2017年10月起至2018年7月止,項目總投資(入)資金280萬元,其中省級財政補助資金180萬元,市縣財政配套資金100萬元。按規定,輪作休耕試點區域統一采用“休耕培肥”方 式,即在秋熟水稻收獲后冬季實施休耕,在稻秸稈全量還田的基礎上,休耕區域增施有機肥后進行耕翻作業,實現耕地質量有提高、生態環境有改善和資源永續利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