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湖南省水稻種植面積較大幅度減少,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及耕地休耕治理是主要原因。2018年,預計湖南水稻種植面積4009千公頃,比2017年減少230.6千公頃,下降5.4%。
分品種來看,2018年,湖南早稻種植面積預計為1238.2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10千公頃,下降14.5%;晚稻種植面積1298.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01.6千公頃,下降13.4%。相比之下,中稻種植面積預計為1472.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81千公頃,增長14.0%。
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有關負責人介紹,水稻種植面積下降,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體現。一方面種植結構調整,農民在土地上改種比較效益更高的作物,有利于增收,另一方面耕地輪作休耕,政府有試點補助。
以長沙、株洲、湘潭地區為例,2018年三市種植結構調整實際完成57.3萬畝,其中水稻改種高粱、玉米、紅薯、大豆等旱糧作物19.2萬畝,改種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38.1萬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