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適應消費結構升級和需求多樣化趨勢,記者從省農委種植業局獲悉,按計劃,今年我省將在江淮分水嶺地區、行蓄洪區和沿江雙季稻區,調減部分水稻種植,力爭完成調減50萬畝以上。
近年來,我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主要矛盾變成種植結構與市場需求升級不配合問題。為此,今年我省將著力減少無效供給,調減耗肥水、易感病、效益低的作物,大力發展綠色優質和特色產品。調減后將引導優先發展優質強筋弱筋小麥、部頒二級以上優質稻米和高蛋白大豆等產品,積極發展有區域特色的雜糧雜豆、風味獨特的小宗油料,加快發展茶葉、水果、食用菌、中草藥等特色作物。此外,今年還將繼續鞏固玉米調減成果,推進籽粒玉米改鮮食玉米和青貯玉米,并適當調減沿江江南赤霉病易發區的低產低效小麥種植。
在發展模式上,今年將推進種養結合,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堅持以養帶種、以種促養,將種植業作為畜禽糞污的“消納池”,促進地力培肥和環境友好。積極發展稻漁、稻鴨綜合種養模式,實現穩糧提質增效。建立完善一批綠色生態、高質高效的輪作生產技術模式,推廣耕地輪作制度,促進農業生態環境改善和資源永續利用。在鞏固主產區、穩定糧棉油發展、穩步提升產能的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耕地輪作休耕試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