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陽市內黃縣后河鎮西乜固村,有一片正在建設中的鋼架大棚。已經建成的大棚內一行行的密植冬棗還沒有發芽,冬棗樹中間的西瓜苗正在茁壯生長。“我們8名村民自籌資金近300萬元建成了58畝冬棗大棚。現在發展形勢這么好,國家又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要抓住機會創造幸福生活。”內黃縣文忠農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王記峰說。
走進鋼架大棚,王記峰和其他合伙人一起查看冬棗樹和西瓜苗的長勢。“你別看這些冬棗樹比較小,那是因為去年這些冬棗樹長起來后,我們剪枝了,這樣冬棗樹在今年才能長得更好。”王記峰看完冬棗后又掀開了塑料薄膜查看西瓜苗的長勢,“這些大棚西瓜估計5月1日前后就能上市。冬棗樹雖然今年不結果,但是大棚西瓜能帶來效益。西瓜收獲后,我們還將種豆角。等到明年,大棚冬棗就能上市了。”
今年44歲的王記峰退伍后種過花生、棗樹,做過小生意,在網吧里打過工。王記峰是后河鎮西乜固村黨支部委員兼會計。說起建設冬棗大棚,王記峰說是源自他們8名村民去山西臨猗的*考察經歷。2017年,內黃縣大力發展紅棗產業,并制定了相應的獎補政策。“當時我是抱著懷疑的態度去開全縣的紅棗產業動員大會的,因為我們村也種棗樹,但是效益不好。”王記峰說,他在動員會上聽到山西臨猗的棗農傳授種植大棚冬棗發家致富的經驗。他回家后和其他7名村民一商量,組團去了山西臨猗。他們找到當地的棗農,經過與當地棗農的深談,一致同意發展大棚密植冬棗。
說干就干,他們從山西臨猗訂購了冬棗樹苗。大棚冬棗3年才能掛果,去年,他們在種植冬棗樹的間隙種起了豆角和西瓜。今年年初,他們建起了鋼架大棚。“大伙兒的干勁兒都非常足,今年我們準備再流轉土地150畝,我們要抓住機會,大力發展大棚密植冬棗。”王記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