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26日從市農機局獲悉,去年,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08%,同比增長3.9個百分點;水稻聯合收割機和水稻插秧機擁有量接近自治區總量三分之一,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繼續領跑廣西。
去年,全市使用中央和自治區農機補貼資金3072.22萬元,占上級下達全年資金總額的115.5%;補貼結算資金2860.1萬元,占使用資金的93.1%,資金使用量及結算進度均排在廣西前列。全市共補貼機具2406臺套,收益農戶2213戶,銷售總價9284.4萬元,拉動農民投入購機資金6212.18萬元。全市新增水稻插秧機516臺,水稻聯合收割機 700臺,無人飛機17臺,中型拖拉機226臺。全市大中型拖拉機擁有量逼近3000臺,水稻聯合收割機逼近4900臺,水稻聯合收割機和水稻插秧機擁有量接近全區總量三分之一。
市農機局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等服務實體的培育和扶持,登記注冊的農機合作社累計達265家,入社成員3322人,入社機具12289多臺套,服務農戶近34萬戶,合作社年總收入達2.7億元。全年開展社會化服務面積45.14萬畝,比上年同期增加5萬多畝。引進“土爸”網絡平臺,通過網上訂單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加速水稻生產機械化、規?;I化、產業化的發展。
市農機局結合富硒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和糧食生產示范園區建設,引進和推廣全世界先進的烘干機械和烘干技術,在政策給予傾斜和支持,大力提升烘干能力。創建桂平、港北兩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建立富硒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15個,示范機播面積7.9萬畝。新增烘干中心24家,新增批次烘干能力4000多噸;擁有烘干設備塔267座,批次烘干能力超過5000噸。機械化育秧中心數量、供秧能力和谷物烘干能力位居全區首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