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農藥行業劇烈變革的一年。跨國公司合并速度加快,全新行業巨頭格局誕生,資源、優勢更加集中,強者更強;農藥新政的落地和環保風暴,對農藥生產的環保和安全壓力增大,一批散、亂、小企業將被淘汰出局,優勝劣汰競爭加劇;農藥產品需求端也在悄然變化,僅靠買賣農化產品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種種變化都對農藥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推動行業加快轉型。
日前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在江蘇無錫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農藥行業市場和銷售高峰論壇上,多位業內大咖表示,飛防、農事服務、*農業等將成未來行業盈利的重要增長點。
當前,中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發展腳步越走越快。伴隨著對農產品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加大、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對農資投入品和農化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升級。
拜耳作物科學大中華區總裁黃偉東認為,中國農業生產正在面臨智能一體化解決方案、高效*農事方案和服務等方面的新需求,涵蓋移動端智能農藝顧問、農業物聯網、植保無人機、專業化植保服務隊等在內的數字農業產業鏈發展迅速,也為農資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面對農業數字化潮流,拜耳正在積極探索,從植保無人機應用、農業大數據、新技術聯合開發等方面為種植者提供更多數字化農業解決方案。
巴斯夫大中華區總監王翔也認為,*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可以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更多的種植回報。巴斯夫已研發出一套數字化農藝智能工具,將技術、數據以及農藝經驗智能相連,可以為種植者提供數字化的管理決策,并配合不同作物上的解決方案和農化產品,進一步提升巴斯夫對種植者的服務能力,讓種植者受益。
具體而言,如何利用技術創新助推*農業?安徽惠富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善閩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可利用多種化合物協同來達到多位點抗性管理;利用懸浮大顆粒藥劑達到種田不下田的高效水稻植保防治;利用薄殼速施微囊懸浮劑打破封閉用藥秸稈干擾;探索熱霧沉淀施藥技術、激光除草、雜草識別、機器人巡走等技術創新。
隨著農藥管理新政的出臺實施,農資市場執法趨嚴,受環保等因素影響農資產品漲價成為新常態,加上糧價及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農資經銷商面臨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
湖南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協會會長汪建沃表示,在許多糧食生產大省,統防統治對農資行業格局產生很大影響,傳統的農資渠道商面臨著嚴重挑戰。以湖南為例,專業化的統防統治平臺形成了政府部門、新型經營主體、服務組織、農藥械企業“四位一體”的協同推進機制。有統計顯示,在新體系和機制下,2017年湖南農資經銷商或重組或退出,數量減少了近三成!
出路何在?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國認為,提供全程農事服務的綜合農事服務商是未來*具競爭力的農資流通渠道,并將推動*農資渠道革命。他表示,農事托管模式將農事作業過程外包給使用先進設備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可以有效降低種植者成本。所以,今后的經銷商如果轉化成為全程農事綜合服務商,其競爭力也將大幅提高。
“農業服務的轉型要在相對容易的地方突破!”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農業服務事業部總經理許夕峰指出,2017年飛防發展迅速,在新疆等地聯合作戰的盛況,說明飛防服務全面落地。統計顯示,2017年植保無人機保有量超過11000架,預計2018年超過2萬架,無人機的銷售和防治作業已成為行業發展新風口。
與此同時,為農資行業和種植領域提供金融服務也正成為市場的另一熱點,吸引了越來越多農業互聯網金融機構介入。農發貸董事長陳俊旺表示,當前僅種植業每年就有兩萬億元的農資銷售規模,其中蘊藏萬億級的農資消費和供應鏈金融需求。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廠家、經銷商、種植戶、收購商等整個產業鏈,可以破除傳統農資銷售的“賒銷”痼疾,有助于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效率,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不難預見的是,農事服務、*農業、無人機噴藥、農資金融等多種新興業態將呈風起云涌之勢,誰能解決行業痛點,誰就掌握了未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