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西北大地春耕時節,田間地頭一派農忙景象。對于蘭州市榆中縣各鄉鎮農民來說,今春的忙碌與往年大有不同,以往下地干活大多通過手工來完成,今年要跟農技人員學機械操作技術——該縣為助力脫貧攻堅決勝小康,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富民工程。
3月24日下午2時,記者走進榆中甘草店鎮蔡家溝村,在成片的雙壟溝玉米種植地看到,二十多臺廢舊地膜撿拾機、玉米秸稈打捆機、覆膜機正在田間大顯身手,農機人員忙著作技術指導,農戶們也是學得格外用心。“有了‘鐵牛’,種田方便了。以前他家30多畝地,僅靠木耬、老犁和毛驢,*只能種個兩畝多地,現在有了這些機械,他家流轉了300多畝地,一周多時間就種完了!一臺覆膜機每天能覆膜20畝,比人工覆膜效率提高了10倍。”蔡家溝村民蔡漢虎打趣地說,縣上推廣機械化作業非常好,就是對將下崗的驢有點惋惜。
“其實驢的性情溫馴、不挑飼料、適應性強、抗病力強并易管理,自包產到戶以來,由于它體力強大,是農民的好幫手,家中的‘壯勞力’,但在農業機械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養驢僅用于耕作顯然已成了包袱,對貧困戶來說養驢也有不少負擔。”與蔡漢虎同村的幾名村民邊學技術邊說,要在往年春耕時節,驢早就“上班”了,今年它卻成了只吃不干活的“閑貨”了!而據記者了解,隨著該縣大力推廣普及農業機械化作業,許多農民家中養的驢在今春“賦閑”了。
甘草店鎮農機站站長李和成介紹說,農業機械大量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不僅大大解放了人力畜力,還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一些新型農機具的引進使用,解決了長期以來農業生產中殘膜、玉米秸稈污染土地和空氣的問題。李和成說:“今年榆中縣共投入農機具2萬余臺套,為了加快全縣各鄉鎮農機具生產作業,我們抽調專業技術人員7人,結合春季培訓三下鄉活動,截至目前培訓人員5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5萬余份。組建了20個機械覆膜隊,在全縣進行跨區域覆膜作業,提高了春耕生產的機械化率。這項舉措受到了農民們的歡迎。”
李和成告訴記者,隨著該縣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以及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強力推動,農民群眾也在加快改變落后傳統的勞作方式,新型農機的使用明顯加快了農業現代化發展。
今年該縣計劃種植糧食作物、油料和中藥材面積約96萬畝。同時圍繞打造“產業興旺”實力農村和脫貧攻堅產業發力要求,按照“高原夏菜提品質、設施農業擴規模、畜牧產業創品牌、產品供給保有效、加工銷售增效益”發展方向,以科學發展模式的復制推廣、產業聯盟的培育打造、龍頭企業的扶優扶強、產品品牌的優化輻射、融資服務的鏈接延展、扶持政策的爭取銜接、田園綜合體及智慧設施農業體驗示范為重要著力點,持續推動做大做強高原夏菜、中藥材、百合、畜牧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實現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農村健康發展,該縣農業局超前謀劃,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
當天在甘草店鎮采訪期間,不少農民高興地告訴記者:“農機下鄉給我們帶來了實惠,就拿三月份的春耕生產來說,按每家兩個勞力耕種50畝地算,每戶可增收好幾百到上千元。這個收入主要來自不用雇工人。”榆中作為高原夏菜主產區和產糧大縣,今年計劃種植蔬菜44.35萬畝、玉米23.3萬畝、馬鈴薯41.5萬畝,小麥17萬畝,全縣農作物計劃播種面積142萬畝。為推進春耕成立13個生產服務組,抽調百名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零距離、針對性、跟蹤式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實現農業技術的全覆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