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0日,山西省省委書記駱惠寧深入呂梁市臨縣、方山、嵐縣和太原市婁煩等地調研。他強調,要抓好春耕生產,調整種植結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質量導向,堅持綜合施策,抓好易地扶貧搬遷,推進產業扶貧,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
人勤春來早,田間勞作忙。在全省大面積春耕生產啟動時節,駱惠寧深入農村和農業生產一線,調研指導工作。嵐縣上明鄉官橋村依托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300畝發展大田蔬菜,已成為全縣的菜籃子。婁煩縣云昇昌專業合作社通過發展大棚設施農業,取得良好效益。在官橋村,農戶正在田里搭棚架。駱惠寧下到田間地頭,察看苗情墑情。大伙紛紛圍攏上來,駱惠寧與大家聊起田間管理、栽培技術、市場銷售、收益分紅。大家說,有了合作社,年底有分紅,種植蔬菜很有干頭。駱惠寧充分肯定村黨支部引領、合作社運營、貧困戶參與、產業化發展的模式。他說,官橋村有地有水,發展設施蔬菜有基礎、有條件。要加快大棚建設,發展城郊農業,努力在建設現代農業中走在前列。在云昇昌專業合作社,駱惠寧進入大棚考察南方水果立體種植,指出,我省各類合作社達到10.08萬個,數量大,但運行質量亟待提高。要創新機制,規范運作,組織農民參與管理,使合作社真正發揮作用。要強化支農資金撬動作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當前山西省農業部門正在開展“沉下去、實調研、真服務”活動,農業干部、技術人員分赴各地幫助解決問題。他對隨行的分管同志說,下去的干部要到田頭、到戶頭、到炕頭,聽民意,講政策,搞服務,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幫助農民開展春耕生產和結構調整。各級黨委政府要把“三農”工作擺上突出位置,扎實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春工作。
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的重大舉措。全省3350個深度貧困村或自然村,2180個已搬遷或正在搬遷,剩余1170個的安置點工程將于4月份全部啟動。臨縣城莊鎮“五和居”社區是對5個自然村進行整村搬遷安置的移民新村。駱惠寧進村入戶,了解舊村房地處置、服務設施配套、就業保障等情況,來到搬遷群眾中間,聽取意見建議。他說,大家搬入新居,環境改善了,下一步要大力發展后續產業。社區黨支部、居委會要發揮作用,服務群眾,加強管理,開展培訓,廣開就業門路,讓鄉親們感到新家就是心中期盼的家、團結群眾的家、帶領大家共同過好日子的家。貼心的話語,激起大伙熱烈掌聲。隨后,駱惠寧聽取全省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情況匯報,指出,要繼續抓好“六環聯動”,有效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全過程工作。要高度重視安置點設計理念和建筑風貌提升,把安置點規劃建設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抓好村莊規劃設計,突出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再現田園風光、鄉土風情,切實解決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的問題。村莊規劃建設要聽取群眾意見,不能建成排排坐的“兵營”,不能再留下歷史的遺憾。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駱惠寧來到方山縣麻地會鄉水溝灣村,調研肉牛養殖帶動群眾脫貧增收情況,強調注重發展規模養殖,培育全循環產業鏈。在嵐縣,駱惠寧就打造馬鈴薯全產業鏈進行考察。在康農薯業公司,駱惠寧觀看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系列品種,要求進一步推廣脫毒馬鈴薯優良品種,優化地膜覆蓋時間,取得*保墑效果。在宜芳食品公司了解馬鈴薯加工轉化情況后,駱惠寧勉勵企業在深加工上下功夫,提升檔次,擴大規模,提高附加值,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在考察婁煩雙萬畝油松基地時,駱惠寧鼓勵企業進一步為生態建設、脫貧攻堅做貢獻。
調研途中,駱惠寧還隨機停車到婁煩縣下靜游村,入農家,聽民聲。省領導羅清宇、胡玉亭、陳永奇參加有關活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