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一大早,欽州市欽南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駐沙埠鎮坭橋村*書記韋唯來到村民顏朝京的養豬場。此時,55歲的顏朝京與兒子正忙著清理豬圈,給豬喂食。
見到韋書記到來,老顏興奮地與他拉起了家常:“韋書記,今年我擴大了養殖規模,養了60多頭豬,現在每頭都有70多公斤了。”
顏朝京曾是坭橋村的貧困戶,過去由于生活不順等原因,長期酗酒,在村民的眼里是個終日無所事事的“酒鬼”。但是,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他不再每天以酒為伴,而是奮發向上,致力于發展生產。如今,他家的新房子建好了。去年,僅養豬收入就有5萬元,成功脫貧摘帽。
在欽南區,像韋唯這樣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干部還有很多。今年新一輪脫貧攻堅戰一打響,該區就組織了13個駐鎮(街道)工作隊和281名幫扶干部對112個行政村進行結對幫扶,確保扶貧力量*到村到戶。
為了凝聚人心,形成脫貧攻堅合力,欽南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廣泛開展以“一個支部發展一個特色產業,一名黨員結對幫扶一戶貧困戶”為主要內容的黨建領航“脫貧增收1+1”行動。目前,該區2583名有幫帶能力的黨員已與3227戶貧困戶結成對子。
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支撐。在欽南區康熙嶺鎮橫山村,村干部邱源興和8戶貧困戶一起成立了欽南區富農養殖專業合作社,將村內海鴨養殖基地、海鴨蛋生產和加工基地等資源捆綁起來,聯系外地的旅游團隊到橫山村開展鄉村扶貧旅游和“跟著*書記下村找土貨”等活動。去年以來,橫山村共組織開展鄉村扶貧旅游活動20多次,接待旅客1100多人次,銷售海鴨蛋、雞蛋、農作物等農產品約6000公斤,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脫貧攻堅,也離不開村級集體經濟的壯大。在康熙嶺鎮新南村*扶貧產業分紅現場會上,村支書馮華章樂滋滋地簽字領現金。他笑容滿面地說:“沒想到,剛過去大半年,我們村就在紅龍水產合作社領到4萬多元紅利。”
馮華章說的紅龍水產合作社是欽南區久隆鎮紅龍水產畜牧養殖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退伍軍人楊軍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動作用和軍人本色,針對村集體經濟“空殼化”現狀,采取“互助托管收益分紅”方式,利用合作社平臺與貧困村一起打響了村集體經濟攻堅戰。去年,欽南區共有8個村委和63戶農戶加入合作社,農戶累計獲分紅15.3萬元、村集體獲分紅8.68萬元。
讓貧困戶穩定脫貧不返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為了確保貧困戶不返貧,欽南區通過“扶思想、扶志氣、扶技能”等方式,重塑“造血”功能,拔“窮根”、治“貧病”,并組織自強不息創業先鋒卜建仲、“獨臂女”鐘復鳴等一批自強勵志脫貧榜樣人物進行宣傳,激發貧困戶自立自強、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同時,激發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通過托管經營、掛靠幫帶、電商扶貧、能人引領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確保村村有產業、戶戶有措施。
今年以來,該區共落實扶貧產業專項資金520萬元,幫助貧困戶發展養殖、種植等產業;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60%以上,近兩年摘帽的22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到2萬元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