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百色打造農機“鐵軍” 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圖)
百色打造農機“鐵軍” 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圖)
農業網   時間:2018/5/7 9:57:00  來源:中國農機化導報  閱讀數:518

農業機械

  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更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前進步伐,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緊跟農機化進程,依托田地上這支強有力的“鐵軍戰士”,正在帶領老百姓逐步擺脫貧困、走向致富。

  突破收割環節“瓶頸” 甘蔗“雙高”基地實現機械化

  陽春三月,農村的田地里一片繁忙景象。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縣頭塘鎮甘蔗“雙高”基地,年前收割的甘蔗已抽出新芽,一排排嫩綠的枝葉在風中搖擺,長勢喜人。基地的另一面,甘蔗收獲機在忙碌地收割倒伏在地的甘蔗,切斷器切斷甘蔗,拔合器對切斷后的甘蔗進行剝皮,之后甘蔗被送往集料槽,*后由集運車將甘蔗轉運到裝載車,一連串收割動作在駕駛員的操作下高效完成。“如果不下雨,甘蔗不倒伏,*收100噸沒有問題。”駕駛員趙光大說。

  基地負責人黃中業告訴筆者,機械化之前他收1000多畝甘蔗*要請60個勞動力,共20天才能收完,每人*支付135元~140元的勞動報酬,有時還面臨找不到人來收的問題。“去年以來,基地甘蔗種植逐步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現在一臺收割機*可收80噸到100噸甘蔗,效率大大提高。”黃中業說,單在收割方面,現在一畝地就比人工收割節省360元費用。目前,黃中業擁有的農具都是*新一代,拖拉機、種植機、伸縮式噴桿噴霧機和甘蔗收獲機等多臺農具總價值達300多萬元。

  甘蔗“雙高”基地實現種植全程機械化的還有田東縣、平果縣。據介紹,2017年,百色成功突破收割環節機械化“瓶頸”,推進了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步伐,全市甘蔗“雙高”基地機耕水平達98%,機械化種植水平達86%,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5%。

  今年,百色將重點抓好水稻機械化育插秧和烘干、甘蔗中耕培土和機收、玉米機種、機收技術推廣,大力推進芒果、茶葉、桑蠶和其他特色產業生產機械化裝備引進和推廣應用。

  “使用現代農業機械,可以讓農活變得輕松,農民增收省工,農業更有吸引力。”百色市農機局局長崔勇生介紹,全程機械化作業是現代農業的主要標志,機耕、機插、機收等農機具可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農機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大有可為、任重道遠。

  服務向鄉村延伸 群眾辦事更便利

  “農機購置補貼在鄉鎮就能辦理,農機干部還到村里來給我核驗機具,真是太方便了,我對農機工作很滿意。”這是近段時間來百色市農機局工作人員在對購機補貼受益群眾回訪中聽到*多的一句話。

  百色12個縣(市、區)鄉鎮分布比較散,大部分鄉鎮距離縣城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偏遠鄉村群眾購買農機補貼產品,到縣城辦理補貼得耗費一至兩天時間,既誤工又貼錢,很多農民群眾為此不愿購買農機具,甚至不愿到縣城來申請辦理補貼。

  為破解這一難題,2017年,百色市農機局早計劃早行動,進一步優化操作流程,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配合,強化宣傳引導,在鄉鎮設立補貼辦理窗口,在鄉村為農戶提供集中預約核驗機具、辦理補貼申請手續,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給農戶核驗機具,通過多措并舉,全力推進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和落實。

  “2017年全市農機原值達21億元,農機總動力達300萬千瓦,各類拖拉機擁有量達14萬臺;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55%,比上年度增長2個百分點,這是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各類強農惠農政策,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結果。”崔勇生表示,今年,市農機局將突出補貼重點,利用農機購置租賃融資貼息補助政策,鼓勵引導合作組織、經濟實體和購機大戶購買新型、先進、適用農機。進一步優化服務質量,拓展補貼辦理窗口延伸至鄉鎮服務范圍,探索補貼辦理服務延伸至企業,加強政策宣傳,推動補貼政策規范廉潔高效實施。

  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 壯大農機服務組織

  在右江區龍景景發農機合作社的庫房里,一臺高1.2米,重600多斤的紅色玉米播種機靜靜地放置著,合作社理事長李瑞告訴筆者,這是他新購置的新一代玉米播種機,集播種和施肥于一體,過幾天,它將下到田地開始*播種。李瑞說,這臺玉米種植機,播種一畝地只需要種子1.5千克左右,比人工種植減少1千克左右,大大減少了種子使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

  李瑞組建的農機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社員以帶機形式入社,在市農機局的大力扶持下,近年來合作社得到不斷發展壯大,目前社員有20多人,擁有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多臺農具和兩條水稻育秧生產線,機械總價值達280多萬元,合作社成員一年平均收入可達六七萬元,實現了農機合作社和農民雙贏,被評為2017年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李瑞吃了定心丸。李瑞說:“這幾年,多虧市里和區里大力扶持,合作社才有今天的發展。現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對合作社的發展更有信心。未來將充分利用好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的杠桿作用,積極探索新思路,創新經營模式,擴大經營范圍,拓寬服務領域,增加社員們的收入。”

  右江區龍景景發農機合作社是百色重點培育、扶持的農機合作社之一。2017年,百色在農機購置補貼、購機融資貼息補助、農機作業補貼上向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于甘蔗生產機械化的服務組織傾斜,培育、扶持、壯大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同時在春耕、雙搶、秋冬種等時節,積極組織社員開展機耕、機種、機收作業服務,逐步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2017年,百色組織培育創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0個,新注冊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5個,新增農業機械原值981萬元、社員41人。

  雖然百色農業機械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依然存在推進強農惠農政策實施工作難度大,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基層農機管理服務體系不健全等難題。對此,崔勇生表示,今年,市農機局將從全市農業機械化工作實際出發,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優勢特色農作物生產機械化,培育、扶持、壯大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鞏固提升農機安全生產和農機產品質量監管,大力推動百色農業機械化,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助推扶貧攻堅貢獻農機“鐵軍”力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xx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