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平度市從2014年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特別是2017年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以來,始終將該項改革作為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重中之重,通過改革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目前,全市有1320個村莊完成改革,占全部村莊的74%,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86.02萬人,量化集體資產23.11億元,累計分紅1.1億元。
改革后,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吃上“定心丸”,盡享改革帶來的“紅利”。
清產核資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為更好地指導各村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平度市先后出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方案》《關于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關于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八個指導性文件,推動產權制度改革。“2015年10月11日,經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對村級資金、資產、資源進行臺賬管理。根據清理,全村總資產為12030萬元,平均量化到村集體成員每人15萬元,‘生不增、死不減’,股權終身不變,可以繼承。”開發區城東埠村黨支部書記翟毓茂介紹。
家底摸清了,什么人可以分這塊“蛋糕”?在成員認定環節,平度市嚴格界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資格,明確九類成員可以認定為村集體經濟成員,六類成員不能認定為村集體組織成員,并對特殊人員明確認定辦法,較好協調平衡了各方利益,維護了改革穩定。“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是改革的*難點,而破解的關鍵就是堅持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每個村根據實際情況,自主探索實施。”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重要的是得到村民認可。”
“我們根據本村‘村規民約’確定的享受村民待遇范圍,直接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此大家都沒有異議。”開發區小洼村村黨支部書記劉玉啟說,“通過改革,摸清了家底,明晰了權屬,有利于村莊和諧穩定發展。下一步,我們要千方百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讓村民從集體經濟中獲得更多收益。”
在改革過程中,平度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工作大如天,針對清產核資、產權制度改革和土地確權頒證工作,要求各鎮街列出時間表、路線圖,節點倒逼推進,確保2018年10月底前全市所有村莊完成清產核資任務、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和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掃尾工作任務,讓農民成為改革參與者和獲益者,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步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