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的聯合聲明提出,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專家表示,作為全球*的農產品消費國,我國增加農產品進口,能提高國內市場的有效供給、增加消費選擇,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
“‘民以食為天’,飲食在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增加農產品進口,增進中外飲食文化交流,也是中外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于露表示,“我們要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把更多更好的農產品進口到中國,為豐富百姓餐桌提供更多選擇。”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國農產品進口總額超過120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12%以上。從2008年到2017年的10年間,中國農產品的年均進口復合增長率達8.8%。目前,中國農產品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巴西、東盟、歐盟和澳大利亞等。中國消費者對國外優質農產品需求強烈。在電商平臺上,進口生鮮受歡迎程度一路上升。今年春節期間,天貓平臺進口生鮮成交額幾乎是去年同期的4倍。“在這一背景下,采取更加主動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擴大農產品進口,實現進口多元化、品種多樣化,對豐富百姓餐桌、滿足菜籃子需求,意義十分重大。”于露說。
“擴大農產品進口有助于保障我國糧食供給,也有利于滿足國內居民多樣化需求。”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認為,擴大進口、多元化進口,符合我國當前階段食品消費結構升級的實際狀況。
李永說,以小麥為例,我國進口的小麥主要是高筋小麥和低筋小麥。高筋小麥在做面包等產品時口感更好,低筋小麥主要用于烘焙食品,包括曲奇餅干等。“現在,居民消費習慣正在改變,面包、曲奇餅干等食品的消費量持續增長,而我國種植的小麥品種還不能滿足市場上對高筋小麥和低筋小麥的需求,增加這部分小麥進口,就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再以大豆為例,我國進口大豆,既可以進行食用油加工,更可以滿足我國養殖業的飼料蛋白需求。”李永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肉類需求大大增加,為畜牧業發展帶來新契機。然而,我國大豆生產還不能滿足畜牧業發展需要。“因此,擴大大豆進口,滿足市場上的飼料蛋白需求,有利于推動畜牧業加快發展,豐富百姓餐桌上的肉類供應,提升肉類品質。特別是從美國等農業生產效率比較高的國家進口大豆,在價格上也能獲得更多實惠。”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李國祥認為,擴大農產品進口規模,除了滿足我國居民餐桌需求外,還有助于促進國內農業自身結構調整,推動發展綠色農業和優質農業。在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規模程度和農產品加工水平還不算高的情況下,通過進口引進國外優質農產品,能推動國內農業加快創新步伐,提高生產效率,提升中國農業的整體競爭力。
“中國是美國農產品出口*大市場,中美兩國農業合作是雙方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于露表示,作為世界上*具活力的食用農產品市場,中國增加農產品進口,推進貿易便利化,為各類農產品進口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能更好地借鑒農業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和科學技術,服務于我國農業產業升級,給百姓生活帶來更多福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