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聊城貧困戶有了脫貧“銀行”(圖)
聊城貧困戶有了脫貧“銀行”(圖)
農業網   時間:2018/5/24 15:43:00  來源:聊城日報  閱讀數:390

脫貧

  走進聊城市陽谷縣張秋鎮王營村,一座座整齊劃一的溫室大棚首先映入眼簾,大棚內生機盎然,黃瓜、豆角、圓椒以及各種時令蔬菜鮮嫩碧綠,長勢喜人。

  這一座座溫室大棚可是村民眼里的“金疙瘩”,它不僅是王營村實現增收的“旗艦”項目,更是幫助貧困戶“摘帽”的“香餑餑”。五月初夏,蔬菜逐漸進入采收旺季,扶貧大棚里熱氣騰騰,彌漫著泥土的芳香,一排排盤旋的枝蔓鑲嵌著溢香的果實,青翠欲滴。

  63歲的王太行是扶貧大棚里的“常客”,但凡有空閑時間,他都會到大棚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閑散活。作為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借著*扶貧的東風,王太行成了扶貧大棚的“股東”,原本僅靠種地務農維持生活的一家人,不僅可以在大棚里干活拿工資,而且還能享受收益拿分紅,一想到多勞多得,王太行就干得十分賣力。

  據介紹,王太行的老伴患有精神疾病,無勞動能力,加之兒子遭遇車禍,讓本就一貧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幫助像王太行這樣的貧困戶,張秋鎮統籌扶貧資金10萬元,在王營村建設了溫室大棚扶貧基地,將大棚收益的一部分作為貧困村的集體收入,一部分給貧困戶分紅。“這5個大棚,每個棚兩畝多地,我們以資產收益的形式租賃給了陽谷寓意農作物種植合作社,每年承包費8000元左右,直接受益貧困戶12戶。每個大棚還雇用至少兩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員,經免費技術培訓后到大棚務工,人均月工資在1200元以上,確保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該鎮副鎮長洪懷勇告訴記者,“像這種借助扶貧大棚脫貧致富的路子,村里的貧困戶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無論是利潤分紅還是干活拿工資,都十分可觀。”“村里有了扶貧大棚以后,讓我們這些貧困戶優先進大棚干活,*五六十塊錢,而且還不累。”王太行一邊摘黃瓜一邊樂呵呵地說。在扶貧大棚里掙點錢,家里種著幾畝地,王太行的收入很快就滿足了脫貧條件,但考慮到一家人的實際情況,村里決定他們脫貧不脫政策,繼續在大棚里干活。

  張秋鎮農民收入主要靠種地和外出務工。“近幾年來,有一些家庭因為孩子上學或家庭成員患病,導致生活入不敷出,因學因病致貧。”張秋鎮黨委書記李洪波說,針對這些貧困戶“無技術、無資金、無致富門路”的實際情況,張秋鎮搶抓全市高效集約蔬菜溫室建設機遇,傾斜政策、整合資金,按照“以棚帶戶”的方式,探索“扶貧大棚”助力脫貧攻堅,由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同時,鼓勵引導企業、能人大戶等各界力量,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運作模式,發展有機蔬菜、櫻桃、玫瑰、養殖、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貧困戶通過分享入股分紅、勞務收入、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多重收益,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目前,全鎮規劃建設蔬菜溫室基地9個,共流轉土地1184畝;投入327.75萬元建設扶貧資金項目18個,帶動貧困戶260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