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洞庭湖、鄱陽湖為代表的南方水網地區,是我國水產品主產區,也是生態環境較敏感地區。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門在南方水網地區積極推進漁業減量提質增效,特別是在洞庭湖區開展水產養殖污染治理試點,以點帶面推進漁業綠色發展,不僅保護了水環境,而且探索出一條漁業轉型升級之路,給各地養殖業綠色發展以諸多啟示。
推進漁業綠色發展,根本是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是一場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在加快推進漁業綠色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觀,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奏響綠色興漁主旋律,找到漁業提質增效的新路子;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深刻認識生態系統的聯系性,妥善處理漁業發展與保護水環境間的關系;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既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水產品,也要還老百姓以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推進漁業綠色發展,重點是構建與水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生產布局。綠色發展不等于限制發展,更不等于不發展,而是要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以不破壞自然環境為前提優化空間布局,提高發展質量。南方水網地區河流眾多,水產品生產條件良好,漁業養殖傳統悠久,但水環境承載壓力也較大。在生產布局上,應對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重要生態保護或公共安全“紅線”“黃線”區域,禁止或限制養殖;對湖泊、水庫等公共自然水域,當務之急是下大力氣清理取締非法養殖,抓好網箱網圍治理,確保漁業規范發展;對集中連片養殖區,應該以控制水產養殖環境排放為重點,清理整頓高排放養殖模式,讓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確保一湖清水不被污染。
推進漁業綠色發展,關鍵是發展健康養殖和清潔養殖實現提質增效。庭前種樹、院后養豬、池中有魚,生產生活生態相結合,種養循環的傳統模式里,蘊藏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如今,世界上每三條魚,就有兩條是我國養的。規模化生產、集中式養殖,帶來大量廢棄物難以資源化利用,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綠色興漁,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打通種養循環渠道,促進生產方式轉型升級,予養殖以綠色,還自然以生態,全面提高綠色優質水產品供給能力,全力促進水環境保護修復。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當前,南方水網地區漁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取得初步成效,為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但綠色發展任重道遠,我們要準確把握新任務、主動適應新要求、積極推進新變革,堅決打贏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將綠色發展不斷推向深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