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銀川賀蘭縣新明漁業科技示范園王旭軍像往常一樣,用手機APP查看魚池的水溫、溶氧含量、水的PH值、水濁度、飼料投放量等參數。“園區內各個魚塘邊都安裝了自動投飼機,魚塘底部也安裝了探頭,如果參數不在正常范圍,機器將隨時反饋數據,并進行調整。”實現智慧養殖3年來,園區不僅節水30%,人力成本也降低了50%,畝均凈利潤5000元以上,實現了產量和效益雙倍增。
近年來,銀川市大力推廣漁業物聯網技術,在企業生產場區實現電子監控,通過物聯網進行遠程控制操作,智能化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時,大力實施適水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水產結構、養殖模式等方面轉方式、調結構。通過引進低碳高效池塘循環流水槽等新技術,單位產量比過去的池塘養殖增加了3倍多。新技術、新模式的使用推廣,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實現了糞便排污循環利用的生態環保效果。
在賀蘭縣光合小鎮休閑農業科技園里,上百畝的魚塘上豎起了連片的光伏電板,這種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獨特的“漁光一體”模式,不僅讓空間和效益實現*化,還能生產出清潔能源。目前,園區光伏發電年收入超過2000萬元,再加上水產養殖、有機水稻、垂釣觀光等項目,園區一年經濟效益超過5000萬元。園區負責人吳建平說,未來園區將通過建設光伏發電,推廣智能水產養殖技術以及稻魚共生,打造智慧能源基地、智慧農業基地,使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
目前,銀川市水產養殖總面積21.65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年水產品產量達到7.2萬噸,漁業總產值9.3億元,水產品人均占有量35公斤,居西北地區首位。產品遠銷西藏拉薩,甘肅蘭州、張掖,青海,內蒙古等周邊省區市,成為西北地區*的水產品集散中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