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曲堤鎮小劉村貧困戶劉慶安和媳婦早上4點多就來到自己承包的蔬菜大拱棚里,天色漸漸亮起來,他倆要抓緊時間摘黃瓜。這段時間夫婦倆忙得不可開交,*能摘15筐1800多斤黃瓜,價格理想時*就收入3000元。從5月初大拱棚里*茬黃瓜上市到現在,兩個大棚讓劉慶安收入近3萬元。從當初的貧困戶,到年收入近十萬的致富人,劉慶安說這兩年生活變化太大了。
大棚里種黃瓜
*年收益近5萬元
在曲堤鎮,像劉慶安這樣靠承包扶貧大棚脫貧的,還有很多。“去年,村里書記劉慶東鼓勵我跟他學種大棚黃瓜,我還有點兒不情愿,一是沒資金,一畝大棚就得1萬多元的投資。二是沒技術,怕管不好,黃瓜收成不行……”說起當時種植大棚黃瓜前的矛盾心理,劉慶安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據了解,劉慶安是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父母因病常年臥床,三個孩子都未成年,夫妻二人在極其貧困的狀況下組建起家庭,除了種地,沒有別的謀生手段,家庭極度貧困。可能真是窮怕了,一開始推行扶貧大棚,90米長15米寬的蔬菜大棚一年只要3500元承包費,劉慶安都推三阻四不愿承包。為了解除他的后顧之憂,劉書記以自己多年的種植經驗和收成現場“說法”,還為他聯系了有流轉土地意向的農戶,積極協助他解決資金難題。就這樣,劉慶安夫婦種起了自己的蔬菜大棚,當年就收益近5萬元。種大棚賺錢,離家近還能照顧孩子,嘗到甜頭的劉慶安今年又承包了一個大拱棚。
4年投入1528萬元
推動全鎮貧困戶增收
“鎮上投資40萬元新建了10個大拱棚,大拱棚投資小、收益快是鎮上推廣的好項目。我們不斷找貧困戶做工作,很快就投入使用了。承包戶每年繳納3500元就能承包大棚發展種植,解決了部分貧困戶資金短缺起步難的問題。同時,我們通過聯系鎮上農技站專家為承包戶進行技術指導,解決了貧困戶不懂技術發展難的問題。”小劉村支部書記劉慶傳介紹。
近年來,曲堤鎮按照“*扶貧、合力扶貧、內源扶貧”的原則,開展了特色產業扶貧行動,把大棚蔬菜種植作為扶貧解困的主導產業,將無勞動能力群眾的土地流轉出來,利用扶貧資金修建黨群連心棚,提供給特困群眾種植管理。2014年至2017年,曲堤鎮累計利用產業扶貧資金1528萬元,對25個貧困村實施產業扶貧。其中,僅2017年就投資213萬元,建設扶貧大拱棚47個,投資167萬元,建設高溫大棚16個,每畝蔬菜給貧困戶帶來收入近5萬元,有力帶動了全鎮貧困戶增收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