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石家莊市藁城區城子村肥畾國莊園的技術員張學哲沒去大棚里指導工人干活,而是拿起手機“刷屏”。原來,他正在用手機瀏覽大棚里的各項指標。“大棚里有個‘*強大腦’,里面的一切情況都在掌握之中。”張學哲揮著手機說道。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的現代化,而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核心關鍵,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
石家莊市藁城區作為傳統農業大區,近年來積極立足自身農業優勢,推動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通過推廣物聯網應用示范技術,不斷提升農業生產過程信息化程度,實現傳統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據了解,石家莊市藁城區目前已推廣建立農業物聯網應用點20個,涉及溫室500多個,每個溫室節省投入4000元,助農增收達200多萬元。
在石家莊市藁城區肥畾國莊園,21號草莓大棚內,一只掛在墻上的白色箱體分外惹眼,藍色的顯示屏上溫度、濕度等數據在實時更新。“這就是我們大棚里的‘*強大腦’,它通過感應器采集棚內的各項數據,然后通過網絡發送到手機上,既*又方便。通過它,我用手機可對16個果蔬大棚進行控制管理。”張學哲指著箱體興奮地說。
談起使用農業物聯網的好處,該園區負責人倪巖崢介紹說,以前為控制大棚的溫濕度,每天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打開、關閉大棚塑膜,費時費力。現在有了物聯網控制技術,只需一個人按幾下手機就可完成此項工作,既省時又省工。現在每個大棚僅人工這一項每年就能節省4000多元錢。
在石家莊市藁城區杜村綠色蔬菜示范園區,技術員牛忠正在查看物聯網監控屏幕的一組數字,發現棚內土壤水分比較低,他立馬走進大棚對西紅柿進行澆水。“以往總是憑經驗澆水,不能很好地控制澆水量。現在用上了物聯網技術,澆水實現了*化,既省水又省事。”牛忠高興地說。
除了能節水、省人工外,物聯網系統還內含“遠程智能專家”,大量的大棚環境數據信息,經無線傳感器傳送到設施農業遠程智能專家系統后,將自動生成動態的環境趨勢圖,供遠端的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專家會迅速根據病蟲害發生、流行環境條件,通過電腦模型制作出設施病蟲害預警方案。”牛忠說。
該園區歷史數據顯示,在物聯網技術的精細管理下,大棚病蟲害發生率迅速下降,各類藥品投入比從前減少了50%,蔬菜生產更加安全,農殘檢測合格率基本達到*。
石家莊市藁城區農林畜牧局副局長李蘭功表示,接下來,他們計劃把水肥一體化系統納入到物聯網控制系統內,等安裝調試好后,用電腦或手機操作就可實現對蔬菜的噴灌。到時候,農民種菜會變得更加便捷。
“十九大報告為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農業4.0階段正在到來。”李蘭功說,將來,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農業生產。新技術將對農村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各種農業要素進行重新配置與優化,使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務方式躍升到一種新的業態和形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