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植物油產量不斷增加
2013—2015年,菜油供應穩定,但價格卻大跌;2016年菜油供應大幅增加,但是價格卻大幅上漲。由此可以看出,菜油的價格走勢與供需基本面的相關性很低。從歷史情況來看,菜油價格走勢受豆油、棕櫚油的影響大。而當前,國內外植物油供應充足。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顯示,全球植物油的消費增長相對穩定,2015年以前年均增速在4%—4.5%,2015年以后年均增速為3%—4%。除了2015/2016年度以外,全球植物油產量逐年上升,全球植物油庫存和庫存消費比低點出現在2016/2017年度。按照產量排名,全球主要的植物油是棕櫚油、豆油、菜油和葵花油。
棕櫚油:2015/2016年度以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種植面積和產量恢復性增長,產量增速超過了消費增速,全球棕櫚油庫存從2015/2016年度的886.7萬噸上升到2017/2018年度的1078.2萬噸,預估2018/2019年度全球棕櫚油庫存將達到1258.7萬噸。
豆油:2012/201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239.57百萬噸,到2017/2018年度增長到336.7百萬噸,這使得全球豆油產量從2012/2013年度的4328萬噸,增加到2017/2018年度的5581萬噸,年均增速4.83%。
菜油:全球油菜籽產量相對穩定,僅2017/2018年度加拿大和歐盟產量出現明顯上漲。不過,加拿大油菜籽協會認為加拿大菜籽單產到2025年可能較現在再提高近50%。
葵花油:2016/2017年度以來,全球葵花油產量從之前平均1450萬噸/年大幅增長到1770萬噸/年以上。
國內植物油基本面疲弱不改
國內食用植物油庫存居高不下。截至6月15日,國內豆油庫存136.5萬噸,食用棕櫚油60.33萬噸,華南、華東菜油庫存37.1萬噸。三大油合計233.93萬噸,自2017年2月下旬以來,三大油庫存一直維持在200萬噸以上。如果算上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等其他油脂,以及國家儲備,則庫存在300萬噸以上。
進口利潤不錯,推動食用油的期現套利和套保。2017年8月以來,棕櫚油進口利潤好轉,推動國內棕櫚油進口量從2017年9月開始出現恢復性增長。國內大豆進口量隨著國內蛋白需求增長,以及國內壓榨產能的迅速擴張,2013年以來以平均每年10%的增速增加。2018年以來,菜油進口利潤和油菜籽的盤面壓榨利潤也都不錯。良好的進口利潤和壓榨利潤,使得產業資金成為天然的油脂空頭,持續對盤面構成壓力。
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植物油需求低速增長,限制了油脂價格向上的想象空間。目前國內植物油仍然以食用為主,工業用量很少,生物柴油方面沒有政策扶持,量非常小。隨著近10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國內人均食用油消費量已經趨于穩定。有關數據顯示,2017/2018年度我國食用植物油供應缺口僅8萬噸,2018/2019年度供應缺口可能擴大到45萬噸。但是,即使這樣,國內也需要整整一年才能把植物油的商業庫存降到200萬噸以下(當前豆油+棕櫚油+菜油+葵花油的商業庫存在245萬噸左右)。
總之,全球和國內植物油供應增速均高于需求增速,國內油脂市場仍然處于庫存上升周期,持續存在的進口利潤和良好的壓榨利潤,加大了植物油價格向上的壓力,菜油很難走出獨立的上漲行情。基于2018年資金對于農產品的青睞,以及對明年菜油供應收緊的預期,菜油在植物油中表現*。但是植物油行情的發動往往還是依靠豆油或者棕櫚油。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油價格處于歷史低位,這是潛在的利多因素。若原油價格維持在75美元/桶以上,將促進生物柴油的生產,全球植物油供需面會有所變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