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共同舉辦漁業科技援藏啟動儀式。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李書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崔利鋒、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黨委書記馬菁林、西藏自治區農牧廳副廳長劉華雷、科技廳副廳長鐘國強和漁業科技援藏工作組專家出席了啟動儀式。
開展漁業科技援藏是落實院士專家工作站和《2018年漁業扶貧及援疆援藏工作方案》要求的具體行動之一,目的是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關于西藏工作的總體部署,依據西藏漁業發展實際,充分發揮漁業系統的科技優勢,支持和幫助西藏不斷夯實漁業發展基礎,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推進構建以保護土著魚類為主的繁育保護體系,以國際河流和大型湖泊為主的水生態與漁業資源保護體系,以冷水魚養殖為主的現代漁業產業體系,走出一條具有西藏特色的現代漁業發展道路。
活動期間,與會專家就漁業科技援藏工作進行了專題研討,簽訂了漁業科技援藏五年規劃書、漁業科技援藏專家三方協議書,舉行了西藏農口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儀式,簽訂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西藏農牧科學院共建水生生物資源研究中心協議。與會代表還考察了西藏自治區土著魚類繁育基地、國家農業生態園區和拉薩漁場。
西藏江河眾多,湖泊星羅棋布,水域遼闊,資源豐富,發展漁業具有良好的水資源基礎。裂腹魚類、黑斑原鮡、亞東鮭等有較好的研究開發價值。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高度重視漁業發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管理以及漁政執法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也得到藏區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特別是通過成立西藏農牧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加強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及相關研究所的合作,不但填補了西藏漁業科研空白,開展了土著魚類繁育基礎研究、高原特有魚類保護研究和水產養殖試驗示范,還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農業農村部成立了漁業科技援藏工作組,啟動了“西藏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加大了對西藏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種質資源保護工作的支持力度,并積極選派*干部掛職,推進科研、推廣、教學單位與西藏的漁業合作交流,取得明顯成效。
崔利鋒院長在講話中介紹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科技援藏工作情況,表示將與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共建西藏水生生物資源研究中心,以漁業水域生態保護和資源養護為重點,開展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調查與評估、西藏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西藏特色珍稀魚類繁育技術和生態補償機制方面研究,提出要加快西藏漁業科研與資源調查項目執行力度,充分利用科研與調查成果,加快西藏科技人才培養,全力助推西藏漁業發展。
李書民副局長在講話中分析了漁業援藏工作面臨形勢和任務,強調要充分發揮漁業科技援藏工作組的作用,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制定工作方案,深入開展研究,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組織實施好西藏重要水域漁業資源調查專項,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聯合協作,形成科技創新合力。要加大西藏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力度,擴大特有魚類放流規模,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密切關注涉及西藏的開發規劃和工程項目,督促落實生態補償經費和保護措施。要為發展特色產業提供技術支持,通過水產原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數字漁業等項目渠道,扶持促進西藏特色漁業發展。要加強西藏本土人才的培養,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為西藏地區培養漁業管理、科技、生產、經營等各方面骨干人才。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及相關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西南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單位的專家,以及西藏自治區環保廳、農牧廳、農牧科學院等方面的代表共40余人參加了活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