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常山全域推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對接的模式,力繪美麗鄉村新畫卷,形勢喜人。常山畜牧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多贏“紅利”,正在日益顯現。
在常山縣白石鎮草坪村,浙江偉盛牧業公司近300畝茭白田里,間隔5米就有一根碗口粗的黑色管子,在一片綠油油的茭白田里格外注目。“這些管子沿著田埂伸進農液‘水龍頭’,只要擰開水龍頭就會流出肥液。”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沼液施肥的方式。
隨后,記者來到公司養殖場,這里綠樹成蔭,聞不到通常的豬圈臭味。公司負責人謝建國介紹,養殖場始建于2008年,至今已投資600萬元,打造了一套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陸續建成9000立方米厭氧池、2.2萬立方米儲液池,將生豬糞便生成沼氣、沼渣和沼液。沼氣用于養殖場的照明,沼渣用于化作有機肥,而沼液則通過地下鋪設的萬米管道,輸送到茭白、水稻基地。
該養殖場除了年出欄5000頭生豬,還生產大量的新鮮蔬菜、糧食。在常山,從單一的養殖擴展到種養結合,提高畜牧業附加值和種植業產值的,如今已越來越普遍。
十里山莊養殖場,利用“豬—沼—作物”模式,生態消納面積713畝,建成300多畝茭白種植基地。山莊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茭白收購價每公斤4元,年產茭白約1125噸,初步估算年可獲利225萬元。“美麗牧場+生態農業規模種植園區”——隨著這種新模式的穩步推開,常山的養殖場正發生著巨變。據統計,現已建成100畝以上的生態消納示范基地17個,計3000余畝。
常山縣畜牧獸醫局局長林少衛說,2015年以來,該縣共完成55個生豬養殖場排泄物治理項目,累計建成雨污分離設施管4萬米,沼氣池、儲液池總計8.2萬立方米,鋪設沼液管道25萬米,沼液排放墩1萬個。至目前,已投入建設資金7600余萬元,配置土地資源1.1萬畝,發展了茭白、胡柚、蓮花等種植基地。“我們正在總結經驗,建立推廣規模場主導、低小散組合抱團的模式,到2019年底全域實現農牧結合定點定量*對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