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洪山中科院專場上,泰斗級的動物遺傳學家吳常信院士,遺傳育種學家張啟發院士、傅廷棟院士、魚類育種學家桂建芳院士端出院士級的項目,進行轉化簽約,剛宣布又研究出喜頭魚升級版“中科5號”的桂建芳,尤其引人矚目。
此次他的團隊擬轉化的項目為“鲌種質創制與新品種培育”,對接企業是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成果轉化平臺。
武漢鲌魚俗稱大白刁魚,此前,武漢研發的*個國家審定水產新品種“先鋒一號鲌”,供不應求。一條魚走四方,每天有來自全國內蒙、安徽、湖南、河南等20多省份的客商會集在武漢的魚苗養殖基地搶貨,*遠的客商來自新疆。目前,全國推廣突破200萬畝,創造經濟價值20億。而研發歷時18年的新型漢產刁子魚,其強大智庫就在中科院水生所,鲌魚系列新品種研發的總設計師,正是桂建芳院士。
此次洪山區轉化專場上,雙方約定,將開展具有重要經濟性狀的黑尾近紅鲌全基因組測序及相關功能基因發掘,依托桂建芳院士團隊,繼續培育新品種,對接企業預計在三年內累計實現經濟效益5000萬元,輻射并帶動武漢市新品種累計養殖面積1.5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1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