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牦牛產業未來的路該怎么走,存在的短板又該如何補齊?近日,在青海牦牛產業高峰論壇上,來自國內牦牛育種、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等各個領域的*專家,為青海牦牛產業振興發展建言獻策,把脈支招。
原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研究員陸仲麟介紹說,青海在牦牛營養學研究、高寒草原學研究、畜牧系統學研究、牦牛傳染病侵襲病學研究等領域都走在全國同行的前沿,專業技術人員不但數量多而且都具有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在推動牦牛產業發展中,不僅要充分發揮當地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也應創造條件讓“外腦”來青海從事牦牛事業的發展。
陸仲麟還表示,建立獨立的牦牛肉、奶的評價體系是青海省畜牧科技事業單位的重要任務,如果一直以專用肉牛的標準要求規范牦牛,那么牦牛肉永遠無法躋身于全國牛肉分級行列。
青海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也是牦牛的主產區,被稱為“世界牦牛之都”。2017年底,青海牦牛存欄總量480.97萬頭,居全國之首,占全世界牦牛存欄量的32%。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青海牦牛產加銷一體化體系初步形成,從事牦牛養殖生產的合作社組織達到1000多家,牦牛肉、奶、毛絨的加工企業達到500多家,產品種類200余種。
青海省農牧廳廳長王玉虎坦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關鍵。牦牛產業的振興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雖然青海的牦牛產業已經具備了強有力的發展基礎,但是精深加工能力薄弱、品牌還不夠強等問題依然是牦牛產業發展的短板,只有補齊短板,牦牛產業才能行穩致遠。”
針對牦牛肉產品加工,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所研究室主任孫寶忠表示,要充分利用公眾認知,大力推進牦牛肉商品化發展,發揮牦牛肉安全營養特色,開發青少年兒童牦牛肉食品,創新發展出口類型牦牛肉產品;探索發展養生牦牛產業模式與產品發展,賦予基地新功能。
北京方圓品牌營銷機構負責人李明利說:“一個產業發展需要有*產品才能立足,發展牦牛產業應有品牌思維,且安全是底線、健康是核心、方便是趨勢。”他建議,“青海要推進牦牛產品品牌營銷,必須要拓寬思路,從地方特產到一道美食;重軟實力,多花錢打品牌,進入消費生活;主動出擊,打破區域局限,布局全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