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廣東豐順:打造品牌 以茶富農
廣東豐順:打造品牌 以茶富農
農業網   時間:2018/7/2 10:44:00  來源:南方農村網  閱讀數:449

  走進廣東省豐順縣龍崗鎮馬圖村,除了連片的高山生態茶園,那一幢幢錯落有致的“小別墅”格外起眼,讓人很難與當年那個貧困落后的小山村聯系起來。

  馬圖村地處蓮花山脈,海拔高達1000多米,素有“梅州高原”之稱,是梅州*適宜種茶的地區之一。但馬圖村離豐順縣城60余公里,山路崎嶇,山多耕地少,一度是知名的貧困村。 

  “葉給村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家家戶戶靠種茶大幅度提高收入。”馬圖村委會主任饒富活告訴記者,“大家在村里的房子建得越來越好,大部分人還進城買了房。”

  馬圖村的變化是龍崗鎮乃至豐順縣以茶富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馬圖村成功打造了“馬圖”和“馬山”兩個茶葉品牌,一批知名茶企成長,并以各具特色的多種經營模式帶動全村種植茶葉近萬畝,使馬圖茶葉實現了從零散、無序種植到規模化、標準化種植,茶葉價格從數十元一斤,上升到數百甚至數千元一斤。

  “茶葉改變了生活”

  馬圖村有200多年的種茶歷史,大部分村民世代種茶。“得天獨厚的高山氣候,常年云霧繚繞,雨量充足,土質肥沃,適宜茶樹種植。”饒富活告訴記者,全村700多戶村民幾乎家家種茶,有七成村民進城買了房。記者在馬圖村看到,梅州某*小區在村里豎起了巨幅廣告。

  村民饒維造就是依靠種茶致富,他種有20畝茶園,年收入達20多萬元,在梅城買了一套三室兩廳的大房子。“這幾年茶葉越來越好賣,價格越來越高,大家的種茶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認為這一切要歸功于當地政府和茶企對于茶葉品牌的重視與打造,“‘馬圖茶’和‘馬山茶’在外面獲了不少獎,知名度高,我們茶農的收益也跟著水漲船高。”

  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馬圖村年產茶40萬斤,產值6000萬元,年收入超10萬元的茶農有450戶。

  如今,閑時住在城里,忙時回村打理茶園,制茶、賣茶,成了饒維造和很多村民共同的生活狀態,他們感慨“茶葉改變了生活”。據饒富活介紹,馬圖村下屬自然村洋西坑村原多數村民外出打工,如今幾乎全部返鄉,一心種茶,“洋西坑的茶賣得好,種茶收入可觀。”

  茶企做優品質唱響品牌

  實際上,馬圖村民種茶致富是近十年的事情。“十多年前,每斤茶葉只能賣30元左右,辛辛苦苦一年也賺不到多少錢,外出打工比種茶收入高得多。”饒維造說,因為山路崎嶇,茶商一般不愿意前來收購茶葉,茶農只能靠肩挑走路到豐順縣城等地將茶葉賣掉,“又苦又累”。

  “酒香不怕巷子深”,茶葉要賣出好價錢,就要靠品質和品牌。今年67歲的馬圖村民何火球*早意識到品牌的問題。2001年他創辦梅州市馬圖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圖茶業”),早早注冊“馬圖茶”商標,進行高標準種植和工藝改造,然后背茶出山,不遺余力地推介茶葉,使馬圖茶名氣愈盛。

  2007年,馬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山茶業”)創立。不同于馬圖茶業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馬山茶業主要由村里外出經商的鄉賢饒富強投資,村委會參股,村民自由入股。馬山茶業經理宋建龍告訴記者,公司成立后,整合全村3000多畝高山生態茶園,在有機種植的基礎上,打造現代化生產基地,在茶葉的產量、品質上發力,塑造品牌。目前,馬山茶業已成為集茶葉分級采收與遴選、精加工與倉儲等于一體的茶業全鏈條企業,也是梅州市龍頭企業。

  記者了解到,馬圖茶業和馬山茶業均與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建立合作,通過科技手段不斷提升茶葉品質。2014年,“馬圖綠茶”獲批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