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家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已成為我國部分農村生活環境的寫照,垃圾堵路圍河、污水隨意排放等現象在一些農村普遍存在。今年起實施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行動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那么,政府怎么辦,村民怎么做,如何解決投入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部門和人士。
統籌城鄉才能美麗升級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對多數農村來說,美要美在“家門口”,把垃圾掃走,把污水治好,一直是農民的心愿。長期以來,我國針對人居環境狀況治理的重心在城市,對廣大農村關注和投入較少。農村污染點多面廣,加之環保意識普遍淡薄,相關配套設施缺乏,治理難度更大。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從當前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看,人居環境矛盾*突出的就是垃圾污水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臟亂差”問題。
環境要美,規劃先行。以前農村建設“無規劃、亂規劃、被規劃”,不僅私搭亂建嚴重,而且管網建設隨意,造成諸多環境問題。針對此,山東對全省所有行政村,按照村莊基礎條件和發展潛力,設置達標村、示范村和宜居村3個層次,分類制定改善標準。云南開展省級重點村莊規劃編制,完成1700個省級規劃示范村和2000個以上異地搬遷新村以及615個傳統村落的規劃。浙江推動“多規合一”在村一級落地,聯動建設城鄉路網、管網、垃圾處理網、污水處理網等。
農村要美,需統籌城市和鄉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說,以垃圾治理為例,大部分城市現有的垃圾處理設施能夠消納農村垃圾,農村無需新建很多設施,主要是運行管理的費用。據住建部測算,平均每個農民一年產生的生活垃圾,從收集到處理共需55元。因此,國家農村垃圾處理專項工程啟動后,進展很快,2014年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只有40%,現在超過60%。目前,各省都提出了到2020年前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目標。對此,要做好頂層設計,推動城鄉垃圾分類“一條線、同節奏”。
農村要美,需統籌生產和生活。搞好農村人居環境,離不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針對畜禽糞污亂排、秸稈焚燒、農膜污染等問題,農業農村部整合60多億元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017年支持51個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污治理,在東北71個玉米主產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在西北建設100個農膜回收示范縣。“目前全國農藥使用量已連續3年負增長,化肥使用量2017年實現負增長。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轉折,意味著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影響得到控制。”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
千村千策才能百花齊放
從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濱,從東部沿海到西北內陸,各地農村發展千差萬別,人居環境整治也要分類施策。中央文件提出,東部地區以及中西部有條件的地區,要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中西部有較好基礎的地區,力爭實現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地區,在優先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基礎上,實現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
云南省地處西南邊陲,屬欠發達地區,但旅游資源豐富。該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發展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350個旅游特色型村莊。在西雙版納旅游度假區,曼賀納村民小組依托保存完好的傣族干欄式建筑,大力開發鄉村旅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美麗村寨,也讓農民吃上了“美麗飯”。今后3年,云南將分步推進旅游特色型、美麗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潔型等5種類型村莊的打造。
浙江省地處東部沿海,又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先行省份。在基本解決整潔問題的基礎上,該省實施農房風貌引導工程,建設具有鄉土氣息、江南味道的浙派民居。初夏時節,走入浙江安吉大竹園村,不僅見不到垃圾和污水。更難得的是,村里在老村旁規劃建新村時,遵循原有的自然肌理,大樹不砍、河塘不填、道路不截彎取直,61棟白墻黑瓦的民居依地形分布,錯落有致。
“各國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具有一般規律。”住建部村鎮建設司有關負責人說,發達國家先后經歷了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環境治理、鄉村景觀美化3個階段。這在我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農村地區也有所體現。我國40%的行政村沒有集中供水,大部分村內道路沒有硬化,對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比例有限。總體看,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處于基本生活設施建設階段的后期和農村環境治理階段的初期。當然,也有少部分發展較好的農村已進入美麗鄉村建設階段。
群眾參與才能見到實效
“政府一頭熱,村民冷眼看”是很多地方改善人居環境時遭遇的尷尬。但在浙江安吉,要不要整治、什么時候整治、整治什么內容,都是村民先投票、村里自主定、縣鄉再配套。安吉縣農辦副主任任強軍說,浙江省2003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從那時起,我們下大力氣解決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環境問題,也相信動員群眾的力量才能見到成效。”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74%的農戶廁所污水、廚房污水、洗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在江西省定南縣天花村,村莊的每條巷道和村民的房前屋后都很干凈。每天早上,專職保潔員開始走街串巷清掃垃圾,到了傍晚,中聯重科的垃圾清運設備就會“光顧”每個垃圾桶。目前,該縣建立了“戶入桶、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環衛體系,實現了所有村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針對農村環境衛生死角多、政府投入成本大、環衛隊伍難管理等頑疾,我們采取PPP模式,農村垃圾清運工作打包由中聯重科統一收集和運輸,并聘請村民為專職保潔員,通過市場化運作,使農村環境有效改善。”縣農工部長何啟玫說。
長期以來,農村人居環境投入不足,如何解決資金問題?韓長賦表示,一方面要探索通過PPP模式、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另一方面,要推動各地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推動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收益更多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垃圾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
業內認為,村級組織在農村環境治理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要支持村級組織和農村帶頭人等承接村內環境整治、村內道路、植樹造林等小型涉農工程項目。組織開展專業化培訓,把村民培養成為村內公益性基礎設施運行維護的重要力量。鼓勵農民利用房前屋后發展具有鄉土特色的庭院經濟,推介一批美麗休閑鄉村和精品旅游景點,帶動提升村容村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