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為民,民必理解;真心為民,民必擁護”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反映出聊城東昌府區沙鎮鎮侯家村黨支部書記侯新林有一顆一心為民火熱的心,自2003年侯新林被推選為侯家村黨支部書記,當挑起這個重擔時,他就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就該樹立一名黨員的光輝形象,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里。
侯新林自上任支部書記以來,始終把維護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發展侯家村經濟作為核心,認真搞好基層組織建設,實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大棚生產,積極開展城鎮化建設,村民人均純收入水平大幅度增加,切實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有效的發揮了黨員帶頭致富的先鋒模范作用。并多次獲得“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黨務工作者”、“聊城市勞動模范”、“東昌府區勞動模范”、“*村黨組織書記”和“*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成立合作社 一心促發展
2018年1月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鎮侯家村經濟股份合作社成立,村黨支部始終堅持“合作社促產業、產業聚黨員、黨員帶群眾”的理念,積極探索完善“黨支部+合作社+群眾”的運行模式,大力實施“能人帶動”工程,先后將一大批懂經營、善管理的黨員能人吸收進合作社,成為發展經濟的“智囊團”和“領頭雁”。
侯新林作為理事長以合作社為依托平臺,組織社員統一開展智能化大棚項目建設、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建設,無公害優質果蔬、花卉種植、加工、采摘;農業觀光旅游;提供農產品統一購銷、加工、運輸、倉儲服務;開展農業綜合性托管服務。通過合作社把原來的種植基地和種植戶組織起來一起開展產、供、銷一體化經營。
在侯新林的帶領下,侯家村經濟股份合作社標準化蔬菜園區生產管理水平不斷提升,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170余萬元。
加強組織建設 增強班子力量
初到村時,他想要把村搞好搞活,頭等大事就是要先增強領導班子的凝聚力,調動起領導班子成員創事業的積極性。他走遍了村中的每一個角落,找兩委班子成員談心,走村串戶的去了解村民們的各種情況,組織召開代表會、黨員會,研究確定村中發展規劃思路。詳細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從制度上對村干部進行規范管理。自侯新林擔任書記以來,共培養發展黨員11名,其中30周歲以下黨員3名,提升了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黨員干部作為全村群眾的領頭羊和領飛雁,要時時事事處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侯新林帶頭嚴格執行,樹立榜樣,有什么錯誤,就馬上當眾檢討,自我批評,并進行即時糾正。在侯新林帶領下,侯家村通過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不但使黨支部加強了與群眾的緊密聯系,支部各黨員也都以身作則,積極爭*,爭模范。
致力新農村建設 村貌煥然一新
走進侯家村,一排排整齊的別墅樓格外氣派。隨處可見的村民家外墻上,鑲嵌著閃亮的瓷磚,綠色的大鐵門給人留有很深的印象。
十幾年前,侯家村還是一個典型的偏僻村、貧困村、落后村,到處垃圾滿地、破爛不堪,村民的居住條件更是一窮二白,破屋林立。
通過努力發展,侯家村利用大棚種植漸漸富裕起來,但村莊破舊的面貌卻顯得不是很恰當。為了改變村里的面貌,村黨支部班子共同商議,實施新農村建設和舊村貌改造工程,村里邀請市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對全村進行了科學規劃,制定了《侯家村村莊規劃圖集》,并報請國土資源部門審批了新村規劃。*期共規劃建設別墅式民用樓房284座,分三年建設完成。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全村就有80%以上的農戶告別了低矮的舊房屋,住上了小洋房,還騰出180畝土地。同時,修筑村里的柏油路、水泥路、擋水墻、排水溝,完成自來水改造、供電線路維護和有線電視入戶,完善了各項基礎配套設施。又在村中心規劃建設了一個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休閑文化廣場。
在侯新林的努力和帶動下,侯家村黨支部被中央確定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如今的侯家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富裕村和文明村。支部書記侯新林多次獲得“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黨務工作者”、“聊城市勞動模范”、“東昌府區勞動模范”、“*村黨組織書記”和“*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