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市場上待銷的農產品,大都是色澤亮麗、規格統一、經過精心整理包裝的。農產品的包裝箱上都印有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姓名。蘿卜、甜瓜、番茄的漂亮外觀和鮮美口味,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品種優是質量優的先決條件。日本政府除對大米的生產和流通實行一定的干預外,對其余農產品一律放開,由農民根據農協提供的市場信息和良種自行選擇栽培。日本農民從事生產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追求質量,所以日本農產品不但銷路暢,而且價格優。
生產模式先進、管理細致,是日本農產品質量佳的重要原因。在日本,無論種植何種作物,都能體現出日本農民“繡花”般的細心與精致。在一些地區,實行了無土栽培,溫室大棚內種植的草莓、番茄等,其培育管理比苗圃、花圃還要精細,就像花卉盆景展示園一樣。
外在美的背后,是日本農民對農產品品質的刻意追求。例如,在梨園,每根梨樹的枝條都被綁在鋼絲網上,引導其平行向四周伸延,以*限度地利用陽光和空間。由于堅持科學栽培,梨個大、肉嫩、味美、每只梨都在0.25千克以上。
社會分工的專業化程度是經濟發達程度重要標志。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農戶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除了自己生產的幾個品種外,其余生活所需的食品和農產品全都從市場上購買。這樣既擴大了種養規模,獲得了規模效益,又促進了農戶與農戶、農協與農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繁榮了市場。
日本農戶的生產規模都較大,一般農戶全家只有2-3個勞動力,擁有土地50-70畝,個別農戶達到200多畝,一個農戶就是一個小型農業企業。日本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每個農戶都擁有所需的農機具,如收割機、噴藥施肥機,以及土地起垅機、產品清洗包裝機等。而且檔次都比較高,使用起來很方便。同時,日本農家一般還設有一個專門用于清洗、整理、加工農產品的車間。
家庭經營與農協的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日本農協已發展成為集經濟職能和社會職能于一體的民間團體,不僅負責組織農業生產,購買生產、生活資料,出售農產品等經濟活動,而且還負責將政府的各種補助金分發給農戶或有關團體,同時代表農民向政府行政部門反映意見,以保護農民的利益。
對資源保護高度重視。在日本,耕地保護不僅體現在“量”的維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質”的保護上。在日本農村,所有剛翻耕過的耕作層均呈深褐色,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土質細而均勻,像海綿一樣。
日本農民除了使用有機肥,也使用化肥,不過,使用的是專用復合肥。作物品種不同,復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質優良還要歸功于土地的配套設施,無論種花、種菜,絕大多數農田在田壟下都埋有水管,土地干旱時打開水龍頭就可灌溉;而葉面灌溉和施藥則通過大棚頂端的管道噴霧。先進的生產設施對土壤保護和土質優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農民的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大有可為、大有潛力,關鍵在于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斷提高農民的素質,努力提高農業的科技化、現代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