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紅心馬家柚,果肉細嫩,色澤淺紅,甜脆可口,是從金華果木基地引進的。”近日,浙江東陽南市街道梨楓村村委會主任劉成義,指著一片柚子告訴我們,該村一共種植了1000多株馬家柚,面積將近20畝。
多元植入尾水灌溉
梨坑建起生態休閑果園
這柚樹林位于該村村口附近,是一片山坡地,去年曾是葵花種植基地。由于向日葵易患病蟲害,存在嚴重的植保問題;再是向日葵不宜重茬種植,且收獲后土地“空閑”時間較長,致使雜草叢生,影響村莊的顏值。為此,該村因地制宜,改種了常綠喬木——馬家柚。
據了解,這批柚樹苗是去年冬天引種的,大多高約2米,“今年已經有少量掛果,但為了促使植株生長,已全部摘除,明年可以留一些了。”水果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挖溝排水、除草施肥,一環扣一環。為確保果樹生長,該村將柚樹林承包給了幾戶村民管理。由于責任到戶到人,種植后只有個別植株枯死,成活率幾近*,且眼下長勢良好。
在馬家柚種植基地的附近,還有10多畝大棚葡萄柚。葡萄柚被稱為“禁果”,柑橘屬小喬木,枝略披垂,這是從衢州引進的優良品種,因形似葡萄,故名。
除此之外,該村近年還種植了150多棵杏子樹,建起了約2000米長的葡萄長廊。多元植入,果果相連,是該村創建生態果園的一大特色。
為了提升果園的顏值,吸引游客參與采摘游,該村在柚子園的中間穿插了一道100多米長的波斯菊長廊,色彩繽紛,簡直就是一條匍匐在林間的“彩虹”。
馬家柚喜歡濕潤的環境條件,而該村的生態果園是山坡地,不藏水,一到夏秋時節,常會鬧干旱。該村的水源相對缺乏,加上去年建起了生態洗衣房,洗衣的用水消耗較大,為了節約水源,該村開啟“尾水返田”工程,安裝了管道,用經過終端處理后的尾水澆灌果樹。
通過“尾水返田”,實現了生態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有機結合,“既全面提升了末端治水的效果,又緩解了果園的旱情,變廢為寶,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果樹生長,提高經濟效益。”梨楓村黨支部書記劉瑞千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