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霞涌街道上角村,田里的稻谷一片金黃。隨著收割機的轟鳴,驚起田里覓食的小鳥和白鷺。鐘順德和李華生守在機耕道邊,看著收割機的滾輪將一株株稻子卷起,金黃的稻谷隨后被輸送到小貨車上,送到曬谷場翻曬。
看著半年的勞動成果,鐘順德開心地說:“今年收成還是不錯,我們選的是優質的象牙香粘,每畝大約有七八百斤產量,這在同樣的品種中算是高產了。”鐘順德5年前和李華生一起 “折騰”這片水田。“我們的稻子沒使用過化肥,農藥則盡量選擇無殘留、無公害的。”李華生說。
如今,市農業部門已將這里定為生態種植基地,大米的品質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檢測認證,也獲得街坊的青睞。“目前,我們的短板還是營銷。”李華生說,自己憑良心用心在做生態農業,但對市場營銷還不是很懂。當前,他通過微信等平臺宣傳自己的產品,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青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