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多彩產業演繹脫貧攻堅的“那坡故事”
多彩產業演繹脫貧攻堅的“那坡故事”
農業網   時間:2018/8/4 9:10: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464

  深度貧困村總數達68個,占貧困村總數的80%,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為8584戶33923人,占全縣未脫貧人口總數的85.6%……從一串串數據來看,這是一個典型的深度貧困縣,它就是中越邊境的綠色小城——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如今,這個地處“老、少、邊、山、窮”地區的小縣城,正在生動演繹著依靠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那坡故事”。

  那坡發展難,脫貧更是難上加難!這是在脫貧攻堅以前,那坡人對自己家鄉的感嘆。感嘆不是沒有道理,那坡縣地處石漠化片區,山高壑深、石多土薄,水資源匱乏,產業發展艱難。而且,由于地處邊境,3公里范圍內的群眾肩負著守邊固邊的重任,不能實施易地搬遷。由于各種條件所限,那坡一直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在2015年*識別中,那坡縣貧困發生率高達到28.2%。經過3年脫貧攻堅,那坡算是找到了經驗,貧困發生率降至18.19%。縣委書記黃林表示:“那坡將緊緊抓住產業這個‘牛鼻子’,進一步明確未來脫貧攻堅主攻方向,力爭打贏脫貧攻堅戰。”

  近日,記者來到這里,穿行村落、走訪農戶,探訪那坡縣產業脫貧的經驗。

  種桑養蠶——

  產業脫貧“主力軍”

  在那坡縣城廂鎮口角村,原來村民居住的小木屋正被一幢幢“桑蠶樓”替代,群眾的生活著實發生了大變化。在口角村的那布屯,村民黃大姐忙著收拾蠶房的器具,當問起每年種桑養蠶的收入時,黃大姐笑著說:“上半年有兩三萬元的收入,下半年準備再養幾批蠶。”

  “村民看到了種桑養蠶的好處,已經認可了這個項目。”口角村“*書記”馮顯云說。這位口角村村民再熟悉不過的“*書記”來自廣西大學,本已經結束了兩年的駐村工作,但他主動申請延長駐村時間。

  說起種桑養蠶,自治區蠶桑首席專家陸瑞好說:“那坡把種桑養蠶作為脫貧致富的產業來發展是走對了,在‘立桑為業’的基礎上,可充分利用蠶桑資源,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經濟收入。”

  “由于受自然條件限制,那坡長期以來以傳統的水稻、玉米加養豬為主要發展模式,生產結構非常單一,群眾經濟收入來源少,農民脫貧致富難。”那坡縣農業局局長李官利介紹,那坡依靠種桑養蠶以來,已累計發展桑園10.08萬畝,覆蓋10046戶農戶,其中貧困對象4454戶,占44.33%,正在努力向“全國優桑優繭優絲強縣”邁進。

  自身要發展,離不開外力支持。作為東西部扶貧的對口單位,那坡縣利用深圳龍崗區2600萬元的幫扶資金,建設桑蠶產業示范園。目前,已建成85個大蠶房,新發展500畝的示范園,帶動了1000多名貧困群眾發展產業。龍崗街道下轄的5個社區與那坡縣合群、紅泥、達臘等5個深度貧困村結對,為每個村捐贈35萬元,幫助發展桑蠶產業和村集體經濟項目。

  中藥材種植——

  石頭窩里出“奇兵”

  “好種又好賣,脫貧致富快。”那坡當地流傳著種植板藍根的口號。走進那坡縣平孟鎮念井村,這個與越南僅一山之隔的小山村,由于常年缺水,邊民將村名起為“念井”。但是,*偶然試種的紫背板藍根著實給當地村民帶來了脫貧希望。

  說起紫背板藍根,那坡縣中草藥辦主任程德鋒可是有一肚子話講。2012年,時任念井村黨支部書記的程德鋒在自家的3畝山地里種植紫背板藍根,當年畝產達3400公斤,每公斤0.8元,收益遠遠高于種植玉米。

  “我們這里缺水,邊民主要以種植玉米等耐旱農作物為主,產量低、效益低,僅夠維持基本生活。”程德鋒說,一開始自己試種,鄉親們擔心沒收益,后來大家看到種板藍根收入高,就跟著種了起來。如今念井村家家種植的紫背板藍根,已經發展成了村里的支柱產業。

  李官利同樣對板藍根“一往情深”,當年正是他擔任平孟鎮鎮長時,帶著程德鋒一起闖市場,背著籮筐就去了玉林中草藥市場賣板藍根。如今,那坡的板藍根已經在石頭窩里扎下了根,并且形成了幾萬畝的規模,越來越多的中草藥商到那坡來收購。

  程德鋒介紹,如今,那坡完成新種中草藥面積8316畝,累計完成中草藥種植面積28697畝。全縣貧困戶種植中草藥面積為8674.6畝,發展中藥材產業的貧困戶有2347戶,占全縣貧困戶11.4%。截至目前,貧困戶發展中草藥種植產量預計為1.12萬噸,產值約1030萬元,發展中草藥種植的貧困戶戶均增收3515元。

  “今后我們不光要種板藍根,而且要通過引進更多的加工企業,實現板藍根升值,讓種植戶有更多的收入。”程德鋒自信地規劃著。

  邊關貿易——

  友商脫貧有實招

  “一趟車進出關走幾百米,收入25元,*8趟左右能有近200元收入。”邊民曾西里說,雖然收入不高,但養家糊口沒問題。

  在那坡縣平孟街,幾乎家家都有人買車參與邊貿貨物轉運。平孟街沒有什么田地,邊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靠拉貨。

  那坡縣委宣傳部長馬方介紹,邊貿發展對貧困邊民脫貧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在政府組織下,邊民成立合作社,有序參與邊境貿易。

  為鼓勵貧困邊民參與邊貿,那坡縣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參與邊貿的貧困邊民提供10萬元以內、3年以下、免抵押、免擔保的小額信貸支持。

  一系列政策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有加工企業落地,才能安排貧困戶就業。”平孟鎮鎮長何壽山介紹,平孟鎮引進峰光食品廠落地,項目投產后,年生產加工副食品(堅果)兩萬噸,可實現年產值4億元、年利稅800萬元以上,可安排貧困戶就業500人。

  平孟鎮黨委書記黃海波介紹,邊境每一個貧困村都建立了邊貿互助合作組織,邊民通過委托經營獲得收益分紅,增加收入。吸納貧困邊民互助合作經營、帶動增收效果好的戶主合作組織,在貸款貼息、貿易設施建設等方面將獲得支持。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那坡邊境對外貿易總額完成25.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9.38%。隨著邊貿的快速發展,貧困邊民脫貧的步伐更快更穩。

  如今,電子商務也逐漸發展起來,“邊境貿易+電子商務”的扶貧新模式帶動了50個貧困邊民積極加入電商創業行列,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實現了“鼠標一點,土貨出山”……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