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區(qū)脫貧難,難在哪兒?
“別的地方不說,俺村是因為村里的路太賴了!”近日,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原陽縣官廠鄉(xiāng)魯廠村黨支部書記呂愛朵告訴記者,3年多前,魯廠村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灘里的東西運不出,外邊的貨物進不來,不少群眾離開灘就再也不想回,更多群眾一輩子都沒出過灘……
3年前,原陽縣政府辦駐村工作組駐村以來,想方設法為魯廠村找“出路”,共修建4公里的村內道路和1.5公里的通村公路,讓魯廠村不僅有了出灘路,也找到了脫貧路和致富路。
對癥下藥,工作組修通出灘路。
2015年6月,王保明剛剛就任原陽縣人民政府縣長,*件事就是全面走訪*貧窮的黃河灘區(qū),又主動請纓聯(lián)系*具代表性的魯廠村,親自“掛帥”成立工作組,定下了改變魯廠落后面貌的計劃和決心。
要致富,先修路。工作組很快協(xié)調資金250余萬元,硬化了共計5.5公里的村內道路和通村公路,村內道路硬化率達到98%,三縱五橫、4-5米寬的水泥路四通八達,祖祖輩輩走在坑洼不平、泥濘難行的土路上的村民們興奮不已,把新修的道路稱作“幸福路”。
有了“道路”再通“水路”。200萬元的政策資金,注入家家戶戶的“水缸”里。通過安全飲水工程建設,群眾全部吃上水質達標的自來水。
接著是“電路”。投資100余萬元鋪設農田灌溉管道8000米,安裝3座100千瓦農用灌溉變壓器,保障了群眾生產生活用電。
隨后是“網路”。升級改造有線廣播電視網,實現了廣播電視戶戶通;寬帶網路入村通戶,灘區(qū)與外界信息互通“零距離”……如今,魯廠村道路、水路、電路、網路、出灘路實現了“路路通”,灘區(qū)面貌煥然一新。
生意旺了,魯一致走完脫貧路。
今年37歲的魯一致,原本是魯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出灘務工,在家里支起幾張桌子,開了個小飯店,勉強維持生計。
提起以前的生活,魯一致直搖腦袋。路不好進灘不易,基本沒有流動人口,村里群眾消費能力有限,有時候幾天都沒有一個客人登門;出灘也難,想去縣城買點好的蔬菜,一來一回*少得近5個小時,碰上刮風下雨更是出都出不去,客人來了只能“有啥吃啥”。
“這樣的生意咋能好?一年下來基本不掙錢。”
村里的路修通之后,縣長王保明登門來訪,給魯一致支了招,手把手教魯一致做生意:從縣城菜市場進貨,在“賣飯”的同時“賣菜”,增加一項業(yè)務,實現“多元化經營”。
王保明的“點子”讓魯一致心里亮堂了,他新搭建了70平方米的彩瓦棚,“魯廠村菜市場”說開業(yè)就開業(yè)。
路通了,前來黃河灘區(qū)游玩的客人多了,魯一致的生意旺了,基本每天都要接待40人左右,生意好的時候還要“按號排隊”;去縣城方便了,魯一致騎上電三輪,半個小時就能趕到縣城,每天賣得都是新鮮時令蔬菜,不僅自己掙了錢,還方便了村民生活,贏得了大家的交口稱贊。
生意興旺,魯一致每年的收入增加了1萬多元,2016年就走完了脫貧路。魯一致是魯廠村的縮影,全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降至12戶31人,不足原來的1/3,貧困發(fā)生率降到了2%以下。
引來項目,魯廠村踏上致富路。
在魯廠村南地,一片鋼結構大棚拔地而起,河南省優(yōu)宜佳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的現代農業(yè)蔬菜大棚項目已雛形初現。據介紹,該項目占地面積100畝,總投資近500萬元,主要種植大棚西紅柿、西瓜、黃瓜、有機菜花等蔬菜。
55歲的呂愛朵擔任村干部20多年,曾多次嘗試把外來投資引入魯廠村,但每次的結果都讓這位精明能干的“女強人”灰心不已。呂愛朵說,千辛萬苦引起了客商的興趣,做通了客商的工作,但人家只要到村里一看,通常是扭頭就走:“他們的反應我很理解-路不好,生產的東西再好也運不出去,這樣咋能掙錢?”
駐村工作組的“路路通”工程,讓這一問題迎刃而解,無人問津的灘區(qū)村成了投資興業(yè)的熱土,縣鄉(xiāng)村通力合作,優(yōu)宜佳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的現代農業(yè)蔬菜大棚項目很快就在魯廠村落地生根。
“農業(yè)項目無污染,從種到收都需要大量人工,是我們期盼已久的好項目。”呂愛朵說,蔬菜連棟大棚項目常年提供100多個就業(yè)崗位,用人高峰期能提供的就業(yè)崗位更多,是灘區(qū)群眾就業(yè)致富的好門路。
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后還可年增加集體收入47萬多元,集體收入受益貧困戶266戶667人,每人每年受益200元。呂愛朵表示,村里要全力給項目建設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用“魯廠服務”引來更多的優(yōu)質項目,讓項目的發(fā)展產生更多機會和效益,帶動群眾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遠。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