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重慶市潼南區人民政府網獲悉,潼南區39萬畝水稻開鐮。
稻田里,數臺收割機來回穿梭,切割、脫粒、粉碎稻桿等工序一氣呵成。一會兒的功夫,停在便道上的小貨車就裝滿了金燦燦的稻谷。
時值秋收,由于水利灌溉、農技服務等農業生產保障措施給力,潼南區的39萬畝水稻迎來大豐收。連日來,各地抓住晴好天氣的有利時機,全面展開水稻收割工作。今年,潼南區大、中、小型機械水稻機收面積預計達90%,截至目前,梓潼、桂林、小渡等約20個鎮街開始機收水稻。先進的收割機,熟練的技術,公道的價格,受到本地農民的歡迎。
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全區水稻機收工作,今年潼南區組織河北、河南、江蘇等地的400余臺收割機開展跨區收割,并建立跨區機收作業接待服務站,做好外來機手的后勤服務保障工作,確保全區水稻“顆粒歸倉”。
“現在潼南區農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曾經在北方平原農田大型機械化作業的收割機,經過農業機械生產廠家設計改進,現在已經大量進入潼南區跨區域作業,促進了潼南區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據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機收裝備逐步往先進、大型、高效方面發展,補齊了潼南區水稻機收的短板。
同時,潼南區近幾年加大了對水稻機收人才職業技能培訓的力度,通過幾年的努力,培養了一大批技能嫻熟的水稻作業機手,大大提高了機收作業效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