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不僅是農民,還是股東了。”宣城市涇縣昌橋鄉昌橋村70歲村民張旺生手捧股權證書向記者說。
自去年在昌橋村試點進行農村“三變”改革后,涇縣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作為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進鄉村振興的“牛鼻子”項目,并確定到2020年全縣所有村經營性收益達10萬元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年均增長9%以上的發展目標。
“我縣鎮村根據自身的自然資源和產業特點,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在資源變資產和資金變股金上創新工作,縣領導多次深入試點村進行調研指導,協調工作,縣直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到“三變”改革中,為各村出謀劃策、提供服務。”縣農委經管股股長李金生介紹道。
該縣農村“三變”改革,有力促進了村集體經濟和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加。桃花潭鎮水口村、龍潭村、查濟村、桃花潭村,黃村鎮九峰村,汀溪鄉上漕村等都在農業休閑旅游、土地經營權集中流轉等方面做文章,已經摸索到一條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有效途徑。昌橋鄉昌橋村利用本村廢棄的窯廠,規劃創建80畝的“昌橋現代農業產業園”對外出租,并盤活本村300畝的茶園,去年收入突破10萬元以上;桃花潭鎮龍潭村計劃流轉土地1000多畝,以土地流轉入股方式參與“四季花海”旅游項目;黃村鎮九峰村將閑置的古民宅“大夫第”出租給上海客商,開發民宿旅游,村集體每年收入10萬元;查濟村以查濟古村落整體入股到旅游公司,每年收取門票收入的15%,*一項每年可收入160多萬元;汀溪鄉上漕村和大南坑村利用項目資金在“皖南川藏線”和水墨汀溪景區新建農家樂對外出租,每年收入都在6萬元以上。
下一步,該縣將把“三變”改革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結合起來,采取發包租賃、投資入股等多種方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資源資產高效利用和保值增值,切實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讓農民增收的渠道多起來。把“三變”改革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我縣茶葉、煙葉、蔬菜、木竹加工等優勢農業,大力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多種經營主體,推進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現代化加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培育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等業態,不斷提高農業比較效益,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變”出農民幸福生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