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得不承認,它在我國農業機械化路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從2004年到2018年,政策已經實施了15個年頭。這十幾年來,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可以說,這一補貼政策的實施帶來了我國農業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石。
為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而設立
2004年11月1日,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史上*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正式實施。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一定補貼”。
這一年是中國農業和農機行業史上重要的一年,此后十年,我國農業機械化提速換擋,創造出令世界驚嘆的中國農機速度:農業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年均提高3個百分點,從2004年的34%提高到2014年的60%以上;農機總動力每年新增上億馬力,農機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0%。
在2018年8月8日在青島召開的2018全國農機流通信息工作會議上,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李偉發表演講,回顧了農機購置補貼的政策背景以及不同階段的實施情況。李偉認為,無論行業市場如何變化,農機購置補貼發展到哪一階段,我們都不能忘記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的初衷,早在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就已經明確指出了,農機購置補貼的實施的目的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李偉指出,所有關于政策的實施、改進以及建言獻策,都應該以此為前提。
從0.7億元逐年增加到186億元
農機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國家財政力度不斷加大,補貼金額從2004年的0.7億元逐年增加到2017年的186億元,2004~2017年全國補貼金額累計1847.7億元。
除此之外,2016年,為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國家財政部曾牽頭組織抽查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的情況,其中包括檢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使用情況。抽查結果是絕大多數農機具都在使用中,政策資金使用規范、安全、有效,財政部*后給出的結論是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管理水平高,政策實現度高。
今年,國家政策仍聚焦農業裝備領域,農業農村部決定于8月份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2018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督導檢查工作,重點圍繞政策啟動實施、敞開補貼落實、資金管理使用、管理服務創新優化等進展情況開展督導檢查。國家不斷出臺管理舉措,重點關注和整改的環節愈加聚焦在政策落實和執行層面,給予了農機補貼政策較好的實施環境,農機領域整體發展向好。
全面化、智能化裝備
在2018全國農機流通信息工作會議上,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李偉表示,在農機產品補貼品類方面,目前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所需的常規農機保有量正逐年上升,而設施農業和果園生產機械化方面還有待提高。
所以諸如設施農業大棚骨架、軌道運輸機等設施、機械或將是補貼的側重點;同時李偉認為,未來信息物聯網快速發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也將與時俱進,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服務政策實施。
在農機市場“黃金十年”過后,如今,農業行業已發展到新的階段,農機裝備趨向于更加全面化、智能化。在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主流農機產品已趨于市場飽和的今天,農機企業走技術革新、產品升級換代的路子才是正確的出路。未來,在智慧農業發展的大趨勢下,智能農機會成為市場的主流;同時,主流農機產品之外的設施農業、果蔬茶等薄弱環節農機領域也是未來市場的一片藍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