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對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次會議上趙雨森代表提出的《關于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案的答復意見》給予了答復。
大力推進農業農村體制機制改革
近年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各部門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大力推進農業農村體制機制改革,出臺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推動各項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長效機制,采取“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分類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集中投向農田、水利、倉儲物流等重大工程和關鍵項目,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林水利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深入開展PPP試點項目。鼓勵地方探索將財政支農資金以股份形式量化到農村集體或農戶,使其更好分享產業鏈收益。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深化“三項補貼”改革,推進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補貼的指向性*性。繼續實施并完善產糧大縣獎勵政策,調整優化產糧大省資金使用。改革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穩定種糧農民收益。
二是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已超過300萬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確權面積達13.91億畝,已超過二輪家庭承包地面積。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截至2017年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5.12億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37%。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了《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管理辦法》。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規范農村土地管理秩序。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擴大試點范圍,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下一步,各有關部門將按照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加強政策創設,加大工作力度,改革完善農業農村體制機制,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
堅持創新驅動農業發展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明顯加快,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不斷加強,互聯網與農業加速融合,農業物聯網、農產品電商加快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為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加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和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重大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深化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研成果權益收入分配制度,建設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繼續指導科研院所開展重大農技推廣試點,引導科研專家到一線從事推廣服務工作,開展公益性推廣機構與經營性服務組織融合發展機制模式試點。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啟動馬鈴薯等特色作物聯合攻關,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持續推進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加大節能環保、綠色生態和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的推廣。
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改造提升傳統農業。著力發展智慧農業,成立農業物聯網重點實驗室,加強關鍵技術研究,積極推進農業物聯網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總結推廣100多項農業物聯網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領域的應用模式,充分發揮其在節水、節藥、節肥等方面的作用,促進農業生產向智能化、*化、網絡化方向轉變。
三是推動農產品電商發展。開展農產品出村試點,加強農產品分等分級、加工包裝、物流倉儲、冷鏈等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農產品電商銷售機制和模式。推動農產品產銷銜接,推動在大型社區設立農產品體驗店、自提點和提貨柜,建立農產品社區直供系統。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組織阿里、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開展產銷對接活動,推動“三品一標”“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產品上網銷售。
下一步,各有關部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創新意識,加快農業領域科技創新,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為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發展扶持力度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斷加大農業支持力度,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優先保障領域,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2013—2017年,僅農林水支出科目,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累計安排超過八萬億元。2018年,在財政收支矛盾仍然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全國年初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農林水支出19280億元,比上年增長5.3%。
二是加大金融信貸支農力度。完善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政策,設立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30.95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24.84%。加快建立“三農”融資擔保體系,大力推進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截至2018年3月,全國33個省份已組建省級農擔公司,設立市縣分支機構431個,在保余額達323.8億元,有效緩解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資金瓶頸問題。
三是加大農業保險保障力度。大力推進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在200個產糧大縣啟動三大口糧作物大災保險試點。先后出臺保費補貼管理辦法、補貼資金績效評價指引、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政策,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2013—2017年,中央財政累計撥付保費補貼資金756億元。目前,中央財政補貼品種已擴大至種、養、林3大類15個品種,基本覆蓋了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主要大宗農產品,補貼區域穩步擴大至全國,補貼比例逐步提高。
下一步,各有關部門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農業農村發展,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供基礎保障。
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對于您此次提出的意見建議,農業農村部將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加強對有關問題的調研和指導,推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取得新進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