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近日,筆者在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和平村看到,成片的稻田披上一層“黃金甲”,三臺水稻聯合收割機不停穿梭在田里,忙著收割成熟的稻谷。
石蟆鎮水稻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經中科院檢測,土壤90%以上都含硒元素。近年來,石蟆鎮立足特色產業和自然資源優勢,促進富硒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使之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其中,打造富硒水稻品牌是石蟆鎮農業產業化的主抓手,也是踐行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實現產業興旺的主要途徑。
作為江津區較大的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之一,石蟆鎮相關水稻種植面積達2200畝。全程社會化項目的服務內容,主要是為農戶提供統一技術支持,具體涵蓋了農作物選種、育苗、育秧、機械化插秧等環節,后期還會向農戶提供必要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和藥劑,實現水稻品種、栽培技術和農機收割的集成配套,可使種糧成本下降25%左右。
為打造富硒水稻品牌,石蟆鎮依托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加大科技投入與指導,探索出一條適合富硒水稻高產增收的運行和管理的“四化”模式,即浸種育秧工廠化、耕種收獲機械化、施肥殺蟲專業化、技術服務信息化。近年來,石蟆鎮積極在種糧大戶和農業公司、加工廠和農業合作社之間“牽線搭橋”,為富硒稻米打開了廣闊的市場,實現了種植、管理、銷售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
如今,石蟆鎮“四化”管理持續發力,富硒水稻邁入高產、高效、高質的“三高”之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