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貴州省大方縣三元鄉勝豐村的208個蔬菜大棚基地種植的西紅柿成熟上市,每天都有30余名群眾忙著采收西紅柿。
“每個月在大棚基地務工工資3500元,離家近,方便照顧家庭,不用兩頭跑。”說到在家門口務工的好處,正在大棚里采摘西紅柿的龍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3歲的龍江家住三元鄉群興村營丫組,2012年初中畢業后,他就前往浙江打工,去年10月份回到家鄉。由于父親身體不好,每月要花掉大量醫藥費,家里也因此而致貧。為了方便照顧父親,龍江于今年5月份選擇在家鄉的大棚基地務工,短短4個月的時間,他就已經領到了1萬多元的工資。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思路。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元鄉黨委、政府結合當地實際,充分利用恒大援建在勝豐村的208個蔬菜大棚,采取“公司貧困戶”的模式,解決群眾就業問題,幫助增收致富。
“從栽種到采收的這幾個月,平均每天需要20多個工人,工資按每小時10元計算,大多數群眾每月平均工資都在3000元以上,少部分群眾還達到4000元以上。”公司負責人許明月介紹。
熊尚慶是2016年從三元鄉群興村箐邊組搬進恒大五村的,因為家里負擔重,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為了方便照顧家庭,熊尚慶于今年5月選擇來大棚基地務工,每月工資近4000元。
“在家門口打工,吃住不花錢,工資和外面差不多,還方便照顧妻兒老小。”熊尚慶高興地說。
近年來,三元鄉圍繞打贏“113攻堅戰”,堅持以大黨建為統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強力推進脫貧攻堅。
“下一步,我們將抓住全縣打造10萬畝高山冷涼蔬菜的機遇,充分利用好恒大集團為我鄉修建的458個蔬菜大棚,進一步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三元鄉黨委書記陳道勇說。
據了解,三元鄉今年預計產西紅柿80余萬斤,主要銷往周邊縣份及遵義、貴陽、四川等地,預計實現凈利潤40余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