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魚的養殖有近千年的歷史,起源于北宋時期。這種魚曾是朝貢的貢品。田灣村水田集中連片,但因為村里的稻花魚都是三三兩兩的散戶養殖,沒有科學養殖技術且缺乏田間管理技術,投入也不足,因而魚的存活率低,村民收益不大。全村457戶2000余人中,有貧困戶50戶187人。
看準了“稻+魚”的前景,為了改善養殖現狀,辰溪縣政府牽頭,決心將這傳統產業搞出點名堂來。*步,就是資金引流,集體養殖。*開始這一模式并不被村民看好,辰溪縣田灣鎮林業站站長鄭亞軍牽頭,每天晚上去農戶家里做工作,爭取得到他們的理解并參與進來。
為了提高稻花魚的品質,鎮上免費發放健康魚苗,由鄭亞軍每日負責監察,杜絕殘次的魚苗混入其中。通過縣農業局專家指導,村民科學喂養,稻花魚產量高、質量好,畝產達到了100斤左右。專業技術的引進,讓田灣村的稻花魚越養越肥,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到第二年,每畝稻田養的魚能多賺2000元。看到效益后,一部分村民主動加入進來。
稻花魚養出了名堂,田灣村抓住這一機遇,借著“稻花魚之鄉”這張名片,圍繞“稻+魚”產業,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推動稻田養魚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如今的田灣村,游客絡繹不絕。
良田稻花香,魚兒穗中躍。田灣村通過舉辦稻花魚文化節等活動,吸引外地游客前來捉魚、吃魚、買魚和觀光,打響稻花魚品牌。一年一度的“歡迎來到辰溪縣稻花魚之鄉”抓魚大賽現場,鑼鼓震天響,游客村民齊上場,五湖四海的來客和村民組成小分隊,一起沖進田里抓魚。別看這稻花魚個頭不大,可靈活得很,把選手們耍得團團轉。抓魚比賽還吸引了不少國際友人。一位外國參賽選手告訴筆者:“雖然沒抓到,但是很好玩、很開心。”
田灣村今年打造的這片“稻花魚景區”,每天“吸粉無數”,也讓今年這屆 “稻花魚節”顯得格外熱鬧,稻花魚銷量也上升不少。“稱魚、殺魚、升火 、下鍋、油炸、舀水、出鍋”,新鮮的稻花魚加上芋仔、毛豆、苦菜、辣椒,營養豐富、美味十足。游客都直夸稻花魚肉香甜嫩,嚼勁十足,好吃。
田灣村支部書記石紹建介紹說,這幾年通過發展稻田養魚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也通過發展全域旅游助村民增收,村里經濟水平都提上來了。村民們樂開懷:“現在腰包越來越鼓,村里也人氣旺、越來越熱鬧。作為土生土長的村民,我真的特別開心,希望田灣越來越好。”
稻花魚雖已傳承千年,但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唯有融入現代科技,現代管理模式,才能發揮其*的效應。40年40村,更多的美麗鄉村等待我們去發現。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