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宣城市績溪縣大山深處的荊州鄉海拔近700米,地理位置獨特。9月以來,這里的萬畝山核桃正是豐收季節。該鄉鎮利用績溪縣的產業扶貧政策,積極向山林種植戶推廣山核桃科學種植、技術培訓、生產加工服務以及優化品牌推廣等扶貧項目服務,幫扶該鄉194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政策惠民 項目促進增收
荊州鄉上胡家村位于天目山與黃山兩山交界處,對外交通十分不便,經濟發展水平較為緩慢,村里多數年輕人沒錢娶老婆,跑出去到蘇浙地區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以前我種蔬菜和茶葉,經濟效益一直不太理想,種植山核桃雖然年數長,但種植管養水平較為落后,山核桃產量一直不太穩定。”上胡家村貧困戶胡金有告訴記者,這幾年縣政府和鄉政府上門推廣產業扶貧政策,通過科學種植山核桃樹技術,發放種植山核桃樹補貼資金,貧困戶有了“致富啟動金”,購買種苗、肥料、農藥及生產工具等,幾年下來,胡金有的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荊州鄉上胡家村*書記胡立青告訴記者,根據績溪縣政府的產業扶貧工作目標及要求,村委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工程,上胡家村結合貧困戶各戶實際,分類安排產業幫扶到戶項目,2016-2018年共安排4批次山核桃豐產產業項目,發展山核桃豐產項目,并發放獎補資金,直接帶動了貧困戶增收。同時,村委堅持實施生態保護扶貧工程,積極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為貧困戶提供后續發展動力。
培訓+護收 “雙管”齊下見成效
傍晚時分的荊州鄉,在“徽仙山種植合作社”的小樓上,來自安徽農業大學的教授正給村民培訓,向村民講授果樹病蟲害防治知識,村民們通過投影大屏幕,直觀了解到山核桃生病的癥狀。貧困戶胡輝鴿告訴記者,村里組織的培訓班他幾乎都參加,科學種植會讓自家的山核桃樹成長的更健康,產量更穩定,收入自然也會增加。
荊州鄉建設了山核桃技術培訓中心,組織開展山核桃病蟲害和管理技術培訓班12期,培訓1000余人次,其中貧困戶500余人次。培育山核桃種植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12家,其中徽仙山種植合作社獲得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省級農民田間學校稱號,帶動貧困戶增收。
另外,荊州鄉黨委政府在產業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創新“黨政主導、群眾主體、全員參與”的山核桃護收機制,嚴格規范山核桃護收工作,規定時間統一采摘,全鄉設立33個巡邏片區、81個管護卡點,護收期間每天細致安排500余名值守人員,確保山核桃安全和諧采收,確保山核桃粒大飽滿,品質*。
做優品牌 促增收全部脫貧
眼下,荊州鄉績溪高山食品炒貨廠內20名工人正在忙碌,山核桃半成品在這里加工。“以前我們脫殼的半成品,基本是往浙江送去,不光有運輸成本,而且收購價也不高,現在我們在鄉里就能加工為成品,上網銷售,成本節約,銷售價格也提升,收入增加不少。”貧困戶胡生杰說。
為了提高村民的收入,荊州鄉政府積極做好做優品牌宣傳,并在該鄉建設山核桃加工企業,積極與電商平臺深度合作,直接把荊州鄉生產的山核桃成品銷售到全國各地。
荊州鄉啟動*“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省級“一鄉一品”示范鄉創建工作,九華村獲得省級“一鄉一品”示范村稱號。支持市場主體完成山核桃CS認證,創建綠色品牌。組建了電商協會,開展電商創業培訓2期,參與人員60余人次,新增個人網店微商100余家;組織開展了山核桃專題推介會,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荊州山核桃品質,有效拓展了山核桃等特色農副產品銷售渠道。
如今的荊州鄉,種植山核桃3萬畝,其中盛果期2萬余畝,山核桃產值達9500萬元、人均收入1.3萬元。目前,荊州鄉貧困村上胡家村已出列,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11.5萬元;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