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山東濟陽街道風吹十里稻花香(圖)
山東濟陽街道風吹十里稻花香(圖)
農業網   時間:2018/9/17 14:25:00  來源:新濟陽  閱讀數:412

水稻

  “金秋時節,稻谷飄香,谷穗飽滿充實,黃橙橙的稻田翻著金浪,目之所及滿是令人心醉的金色……”眼下水稻陸續進入成熟季,稻田里也即將展開一幅豐收熱鬧的畫卷。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濟陽街道因得天獨厚的水稻種植優勢而享有“魯北小江南”的美譽,作為黃河大米的原產地,水稻總種植規模達1萬余畝,每年畝產1300多斤,品質優良,暢銷全國各地,曾先后榮獲“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產品”、第11屆和18屆中國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金獎等多項殊榮。

  近日,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稻創新團隊技術觀摩培訓會在濟陽街道召開,結合分析水稻科研生產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針對近年來水稻科研方向、科技成果試驗示范、新技術推廣應用等問題展開了探討,為今后水稻種植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昔日鹽堿地變身“魯北小江南”

  濟陽黃河稻區種植水稻已有40多年的歷史,但是過去沿黃稻區卻是一片鹽堿地,農作物一直無法生長。“‘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遍地蛤蟆叫,產堿不產糧’是早些年沿黃一帶的真實寫照,老百姓的日子窮得叮當響,吃不上飯,揭不開鍋,做夢都盼著把鹽堿治住,讓地里長出好莊稼。”高樓村原村主任張茂文說。

  據悉,鹽堿泛濫是由于地勢低洼,黃河河床逐年淤積抬高,造成地下水位不斷上升而導致。“堿隨水上,也隨水下”,為了治理鹽堿地,使莊稼得以生長,相關部門通過引黃灌溉來種植水稻,希望用水來壓堿,由此一來,泛濫了多年的堿災得到治理,沒有污染且甘甜的黃河水大大改良了土質,使土壤變得松軟而肥沃,昔日貧瘠的鹽堿地里長出了“晶瑩剔透、軟筋香甜”的優質大米。種植稻米如春風化雨般讓農民實實在在獲得了收益,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

  每當6月份插秧時節到來,稻區處處都是繁忙熱鬧的景象,成排的抽水機在引黃渠旁不停地運轉,一臺臺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群群農民三五成行開展互助插秧,呈現出一幅綠色生態的耕種畫卷。豐收時節,金黃色的稻田一望無垠,田園風光十分美麗,被人們稱為“魯北小江南”。

  龍頭引領 黃河大米暢銷全國各地

  自今年起,每年農歷秋分被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濟陽街道的水稻產業園里已經是一片金黃,在微風中低頭搖曳的稻穗預示著今年的黃河大米又將喜獲豐收。

  近年來,濟陽街道利用龍頭企業的牽動效應,共引進了山東旭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天禾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濟南稼禾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3家水稻生產示范產業園,水稻種植不斷向機械化、集成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從種植到收獲各個環節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大力推廣機械化種植。產業園的興起給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注入了技術活力,通過積極推廣智能化育秧,協助農戶解決了爛種、爛秧等技術難題,大力推廣機械化插秧、機械化收割有效提高了水稻生產效率。

  積極培育研發新品種。目前產業園區共栽培水稻品種10余種,均以口感香甜、味道醇厚、綠色有機而遠近聞名,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增加水稻附加值。致力于高端大米的生產和加工,獲得了綠色有機食品認證證書,注冊大米商標品牌,并在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展會上榮獲多項殊榮,有效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拓展農村電商銷售渠道。定期邀請專家開展農村電商專題培訓活動,針對淘寶技術操作、新手開店注意問題和產品包裝定位等內容進行詳細講解,使銷售人員全面掌握起電商模式和技術,助推黃河大米特色品牌走上電商銷售“快車道”,開啟水稻電商銷售新模式。

  近年來,為了積極響應鄉村振興發展號召,進一步提升現代化農業發展水平,產業園區開始逐漸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稻米文化旅游產業,力爭打造集生態旅游、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農業綜合體。

  土地流轉 助農增收促脫貧

  街道通過龍頭企業拉動、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等形式,不斷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動農村土地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以土地流轉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創建農民脫貧增收新路子。

  據悉,街道水稻種植主要遍布在孟家、高樓、白衣店等十余個沿黃村莊,并且大部分是貧困村,由于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打工,大量土地急需發展生產。與傳統人工種植水稻相比,機械化種植大大降低了種植成本,例如傳統的手工插秧一人**多只能插半畝地,雇傭人工費*要140元左右,加上伙食費,另外還要專人提苗、運秧,一畝地人工插秧成本在300元以上。而在水稻機械化生產中,以現在普遍使用的8行高速乘坐式插秧機為例,一小時可插秧4—7畝,一臺插秧機*平均可插秧50畝,收費每畝僅在22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機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每畝至少節省80元左右。土地經過流轉后,每年不用任何投資,農民從土地的束縛中徹底得到了解放,極大地提高了外出務工人員的積極性,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外出務工,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這不僅給流轉戶保證了土地流轉固定收入,解決了當地流轉戶就業問題,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實現了農戶脫貧增收。

  “我們村是市級貧困村,常年以種植水稻為主,近年來,隨著水稻產業園的興起,村民紛紛將土地流轉了出去,每畝地可獲得1300元的土地流轉收入,不僅降低了種植成本,村民們也能夠旱澇保收,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孟家村書記王智利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y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