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剛消退,綠之寶家庭農場的谷子就到了豐收的時節,沉甸甸的谷穗閃爍著金黃的光芒,讓農場主劉和賓樂得合不攏嘴。不止是劉和賓家,藁城區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再獨種玉米“一枝花”,而是選擇多樣化的種植模式。
近年來,藁城區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力度,推廣間種套作新技術,提高糧食種植效益;以市場為導向,堅持調結構、降成本、提質量、促銷售,打造蔬菜綠色優質品牌新高地。截至目前,該區玉米種植面積由30萬畝減少至20萬畝左右,大豆種植面積增加至20萬畝,谷子種植面積增加至2萬畝,蔬菜面積則達到22萬畝。
在劉和賓的家庭農場,除了谷子,還有150畝大豆正等待收獲,他告訴記者:“政府這兩年為了幫俺們增收,推薦把玉米改成大豆,還專門請了省市里的專家來給俺們指導,有什么問題專家都能馬上解決,還給俺們種子補貼,算下來每畝大豆能比玉米多收100多元錢哩!”可觀的收益促使眾多農戶開始選擇種植大豆、谷子等雜糧作物,傳統秋糧種植面積不斷壓減,雜糧種植面積逐步增加,實現了秋糧作物布局的調整優化。
為改變農田單一種植玉米模式,藁城區還積極推廣玉米和大豆間作、玉米和谷子間作等高效栽培模式,幫助農民增加種植收益。家住賈市莊鎮劉海莊村的韓西文今年種地就有了“新花樣”,在玉米地里種起了大豆。秋風拂過,高低交錯的玉米葉子下面隱隱約約是一串串綠色的豆莢。“去年試種了十多畝,效益不錯,今年索性種了100多畝,9月底收玉米,10月中旬收大豆。”說起今年的收獲,韓西文臉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如今一塊地里既收玉米又收大豆,但是管理上又不用多費勁,每畝地能比以前多收400多元錢。”
這個季節,給人們帶來豐收喜悅的不僅有新糧,還有鮮嫩蔬菜。在常安鎮里莊村,55歲張喜梅帶著幾個工人,一大早就開始收小蔥,連午飯都是在地頭解決的,她滿臉笑容地告訴記者:“今年蔬菜價格比較好,俺家種的菜早已經被預訂光了,今天緊趕著收完給人家送過去。”這樣銷路走俏的場面在藁城區并不少見。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該區積極發展高端蔬菜種植,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蔬菜產業提檔升級,得到一系列喜人成果。2018年,推廣蔬菜種植有機肥1.32萬噸,普及面積6622畝;認證綠色蔬菜產品8個;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3萬畝,占到全區蔬菜種植面積的57%。
談到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下一步計劃,該區農林畜牧局副局長樊俊社說道:“我們將繼續堅持優質高效、綠色生態為原則,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擴大優質麥、大豆、果品蔬菜、設施栽培面積,發展高效農業,打造藁城農業發展新特色,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