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棗陽市七方鎮曹營村村民王明文趕緊清理自家門前的衛生。“自家門前是‘三包’責任區,不搞干凈,面子上不好看。”
今年6月底,該市實施了農村人居環境“清潔工程”,為有效調動廣大農戶的參與積極性,市里在近13萬農戶家中推行包衛生、包整潔、包秩序的“門前三包”責任制。各村(社區)與農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明確各戶對自家門前、院落和村(社區)指定的門前公共地段的三包責任。每周逐戶檢查*衛生狀況,發現問題,便在農戶門前貼一張“存在問題及建議”衛生檢查卡。每月衛生評比成績好的農戶,除受到表揚,還可以得到毛巾、香皂、草帽、掃帚等物質獎勵。
同時,棗陽市鼓勵農戶平整房前屋后閑散土地,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既美化村莊環境,又收獲勞動成果。目前,該市544個村的農戶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近1.5萬個,農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用較少的投入,換來村容村貌較大改變,是湖北省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一條有益的經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加強宣傳引導和環境整治實踐,基層干部群眾“精氣神”得到提振,農民熱愛集體、建設家鄉的熱情進一步激發。
湖北省各地均建立了持續的宣傳機制,動員廣大村民、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新鄉賢等力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并采取組織村民代表到示范村參觀、組建村莊自治管理組織等形式,把政策和辦法交給群眾,讓村民自覺參與村莊建設、環境整治和運營管護等活動。
據了解,湖北省已累計投資30多億元,完成了5269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占全省村莊數的22.3%,許多村民逐漸培養出良好衛生習慣,生產生活方式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四個三”引領,讓農村“硬件”更扎實。
湖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如何由表及里,使美麗長久保持?
竹山縣有自己的辦法。近年來,該縣不斷完善“戶分類、村收集、縣(鎮)轉運處理”的長效收集處理機制,推行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入河、垃圾圍壩現象,并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
今年,該縣積極響應“廁所革命”號召,現已新建、改造農村標準公廁1251座。同時,以本地樹種為主實施“*滅荒”,推進“綠滿竹山”,已完成*滅荒2.3萬畝,完成道路沿線植樹28.6公里、25萬余株,開展院落植樹11.8萬株,實施山地綠化1524畝。
如今,在竹山縣青山掩映間,一座座“庸派”(竹山古稱“上庸”)韻味的村莊,仿佛水墨畫般的淡雅寧靜。“飛檐翹角馬頭墻,黛瓦白墻格子窗”,這樣的景象已連延成片,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旅游風景線。
竹山的實踐具有代表性。針對中央聚焦“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三大主攻方向和六大任務,湖北省創造性提出了用“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來統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據統計,目前全省已建成51萬戶農戶無害化廁所、4143座農村公共廁所;266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處于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率達74.1%;今年以來,全省滅荒造林72萬畝。
“以‘四個三’工程為抓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程逐一落實,并取得階段性成果。”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振興鄉村,規劃先行。今年,湖北省正在編制《湖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即將提交省委審議。
“在村莊規劃編制方面,湖北省構建以‘全域、鎮區、村莊’三個層次為統領的鎮域規劃編制體系。”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比如,修訂完善了《湖北省貧困村規劃導則》,制定《湖北省美麗鄉村規劃編制導則(征求意見稿)》《湖北省鎮域規劃編制導則(試行)》和《湖北省小城鎮全域規劃空間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導則(征求意見稿)》,同時對“廁所革命”、污水處理和垃圾治理等也制定了相關建設規劃。至2020年,湖北省將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
湖北省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以工代賑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今年,全省安排新增債券資金100億元轉貸縣市,支持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統籌安排10億元,支持農村“廁所革命”;籌措獎補資金、安排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共246億元,支持城鄉垃圾處理;省級連續3年共安排資金12.6億元,支持*滅荒。
湖北省還大力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據統計,從去年11月至今年6月,全省共10.6萬市民下鄉、3.1*人回歸、引進企業8263家,啟動實施“三鄉”工程項目1017萬個,投資額1050億元,帶動就業68.7萬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