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和煦,福建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的可視化扶貧定制生態茶園里,茶樹及膝,幾位婦女、老人手挎竹籃采摘茶葉,茶園的48個攝像頭全程攝像,茶園主在城里也能實時或回看茶園和茶葉加工過程,從種植到采摘,從加工制作到成品包裝,全程可視可追溯。
這是中國*個扶貧定制茶園,不賣茶只賣茶園的產業模式,讓當地農民在短短三年內實現收入翻番,2017年全部脫貧。該模式入選國務院扶貧辦精選12則*扶貧典型案例。
9月15日,記者抵達“地僻人難到”的福建壽寧縣下黨鄉,參加由中國行業報協會、紅旗渠精神傳承教育學院主辦,中國行業報協會新聞攝影專業委員會承辦,中喬大三農集團協辦的“*扶貧在茶鄉”中央及行業媒體走進下黨鄉活動。
下黨鄉崇山峻嶺,頗似我國西部山區,雖然周圍都是福州、溫州等富庶之地,到這里卻“短路”了,特困鄉的帽子一戴近30年,鄉親們養豬都不敢養得太肥,怕抬不出去。
下黨鄉擁有300多年的茶葉種植歷史,目前茶產業占當地總產值的80%。“利用‘互聯網+TV’平臺,我們實現茶葉管理加工全程可視可追溯,創造了‘只賣茶園不賣茶’的扶貧新模式。目前680畝茶園已經有300多畝找到茶園主,通過參與這個項目,茶園主每年每畝可獲得春、秋兩季總共100斤生態茶葉回報。為確保‘生態進城’,茶葉生產實行有機管理,經過農技相關部門層層檢測。*后,中國*個扶貧定制茶園品牌‘下鄉的味道’線上線下助銷茶葉。”茶園創始人曾守福說。
“這不僅是從茶園直通茶杯的消費行為,也是對農民致富的直接支持。”中喬大三農實業集團、下黨村名譽村長喬書領說。他現場正式與茶園簽約,與下黨村結成戰略合作,開展中喬定制茶園扶貧項目,打造下黨鄉當地茶葉品牌,并進行系統包裝和市場推廣,形成產業化發展,致力于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
記者回訪看見,今年建鄉30周年的下黨鄉變化不小。農民人均收入翻了近60倍,年均人收入超過1萬元。福建全省曾經*“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如今道路通,電燈亮,樓房高,衣食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