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進9月,隨著氣溫日漸轉涼,山東聊城陽谷縣阿城鎮菜農們開始新一輪的蔬菜播種。
近日,在呂場村村民楊文慶的蔬菜大棚里,一家人正忙著移栽芹菜苗。“這兩個大棚,4畝多地,正是種植芹菜的好時機,我準備在5天內全部種上芹菜,差不多12月份上市,一個大棚產量約2萬斤,預計每個大棚這一季收益3萬元左右。”楊文慶高興地說。
楊文慶是種菜的“老把式”,得益于優惠政策的扶持,這兩年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品種日益豐富,效益也是十分顯著,每年憑借賣蔬菜都有6萬多元的純收入。楊文慶介紹,今年種的蔬菜,效益好于去年,像之前一茬的豆角,剛種下,就有老板來訂走了。
阿城鎮是陽谷縣傳統蔬菜種植大鎮,主要以種植西葫蘆為主,大拱棚面積達8600畝,西葫種植成為該鎮的名片。但近幾年,隨著全國各地大棚蔬菜產業的迅猛發展,該鎮西葫供應時間短、品種老化單一等弊端漸漸凸顯,市場競爭力逐漸減弱。“原地踏步就是退步,想要尋求突破必須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阿城鎮黨委書記胡瑞恒指出。去年以來,該鎮搶抓全市高效集約蔬菜溫室建設機遇,組織人員外出學習取經、認清差距,出臺各項優惠政策,鼓勵種植大戶試點先行,開展大棚葡萄、草莓和青椒、豆角等高效益反季節果蔬種植。呂場村的楊文慶就是嘗到產業結構調整甜頭的人,如今周邊種植戶紛紛引進新品種,學著從地里刨金。
見到了效益,阿城鎮將“改革”全面推開。依托現代產業園區和農業合作社實施抱團發展,培育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新動能。以古阿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中心,以陽谷縣*的蔬菜交易市場——阿城鎮魯陽蔬菜大市場為依托,將83個村級蔬菜專業合作社連為一線,采用溫室大棚、小拱棚、露天種植的方式,引導群眾種植高效益農作物,巧打時間差,保證各個季節水果、蔬菜供應不斷檔。
今年,該鎮高標準規劃建設了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項目,通過打造黃河灣旅游度假區、阿膠產業園等項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整合。“我們通過以農業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構建以農業種植為基礎的綜合性功能小鎮,全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新農村。”胡瑞恒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