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河·江蟹*村”的名頭越來越響,作為村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潘鳴敏要對村上的35家農業企業進行日常巡查。“我們村現在有江蟹、江魚、江蝦等養殖面積3500畝,只有產品的品質好了、安全有保障了,‘*村’才當之無愧。”日前,潘鳴敏說,她在承擔好村婦女主任的本職工作以外,幾乎每周要下企業巡查兩次。
每次巡查時,潘鳴敏都會打開手機上的APP,記錄巡查對象的農業投入品、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宣傳培訓等信息,還要定位拍照,并經簽字確認后上傳網格化監管平臺。另外,她也會不定期到村里定點的農資店,查看銷售臺賬,了解企業購買的投入品銷售經營是否符合規定,這些信息也是經對方簽字確認后上傳網格化監管平臺。
潘鳴敏的工作,其實是常州市農產品質量安*格化監管工作中*基礎的一環。網格化平臺于2015年初建成,是常州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的一大亮點。通過歷時兩年的全市生產經營主體大普查,以及715名村級協管員、951名監管員的實時信息上傳,常州市對全市110124個種植養殖戶、農資經營店、農產品收儲運環節經營主體實現了監管全覆蓋,并由此誕生了全省獨創、全國領先的“全員、全域、全程、全民” 農產品質量安*格化監管模式。
常州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員”指的是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條線人員必須全部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全域”指的是全市所有的產品上市的生產經營主體必須全部納入監管;“全程”指的是對田間地頭生產到上市交易前的所有過程都留下監管痕跡;“全民”是指將所有的監管隊伍、監管對象、監管工作內容全部上傳至網格化監管平臺,通過觸摸查詢終端機接受社會監督。
在這位負責人的帶領下,記者在這個終端機上體會到便捷,市級、轄市區級、鎮(街道)級、村級四級監管網絡一目了然,隨意點進溧陽市埭頭鎮,便可以清楚看到每個監管員要監管哪幾個村、每個村級協管員需要協助監管多少個監管對象,所有的監管記錄、產品檢測、三品一標等詳細信息赫然在目。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信息不是“死信息”,有賴于監管員、協管員們的辛勤工作,監管對象的動態信息都能做到實時更新。從這個角度而言,該平臺*的亮點,就是實現了監管對象全覆蓋,并且通過村級協管員隊伍打通了監管的*后一公里。
據了解,常州市目前共有觸摸查詢終端機65臺,一般設置在涉農鄉鎮和街道的農服站、農技站的對外服務窗口,可供市民們自助查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