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公園,美!文化氣息好濃!舒服!越來越愛老家了!”“十一”假期,住在上海市金山新城的楊敏麗帶著孩子回到老家山陽鎮中興村3組,家門口剛剛建設好的馬棚文化公園讓她心情激動,一邊帶著孩子在公園里走走,一邊拍下美景和文化標志發到了朋友圈,引得朋友們紛紛點贊。
附近的老人也不例外,對馬棚小鎮的情結更深更濃。雖然老家去年剛動遷,但是在這里住了60多年的楊炳忠依舊常來馬棚小鎮轉轉,一看到馬棚文化公園基本建成,就用手機將美景和文化典故拍下來,不僅發到了朋友圈,還發到了“和和美美是一家”的宅基群,讓分散在各小區的鄰居們知曉,多回家看看,回味別樣鄉愁。
一時間,馬棚文化公園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公園,不僅居住在附近的村民經常走走、看看、曬曬,而且還吸引了電視臺、攝影愛好者采訪拍攝,引來不少單位參觀學習。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31日,金山區委書記趙衛星、區委副書記程鵬等領導還以普通黨員身份,與區委辦黨支部的黨員們一起,來到了正在建設中的馬棚公園,親手種下了“雙百結對”的友誼之樹。
一個小小的村級公園,為何會有這么大的魅力?
近年來,山陽鎮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圍繞濱海度假區建設,主動打好“生態休閑牌”,在全市率先啟動“一村一公園”建設,在各村規劃打造親子、體育、文化、健康、生態等14個不同主題的公園,改善優化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馬棚文化公園就是其中代表之一。該公園在設計時,就十分注重文化和生態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前期,鎮領導加強規劃引導,村干部狠抓落實,特別注重結合當地曾是馬棚驛站的文化背景,以“復興千年馬棚、打造*美鄉村”為主題,充分挖掘馬棚文化內涵。一方面,由山陽文史研究會的老同志編撰出版了20萬字的《馬棚的故事》一書;另一方面,邀請市內專業設計單位高標準設計,并注入如馬棚發展的歷史沿革以及馬印、馬槽、馬的歇后語等文化元素。園內建有馬棚文化體驗區、農耕文化體驗區等不同片區,增加了公園的文化底蘊,讓馬棚公園既充滿“氣質”,又彰顯“個性”。經過8個多月的施工、修整,投資300多萬元、占地30余畝的馬棚文化公園一期基本落成。
據介紹,未來,馬棚文化公園還將建設二期,進一步挖掘馬棚文化,建設馬棚文化展示館,在讓村民、游客休閑活動的同時,留住那份記憶鄉愁、史實文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