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里有農機新技術展示,俺帶著合作社的社員們來看看。”9月29日,安徽省蒙城縣良華家庭農場負責人趙良華特地起了個大早,驅車20多公里趕到小辛集鄉城西村。
城西村村部門前的田地里,整齊地排列著數十臺農機。“今天是我省首屆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現場將演示主要農作物生產的新技術、新機型。”安徽省農機推廣總站站長江洪銀介紹,2015年以來,安徽省圍繞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突出攻堅機械化種植、機械施肥、高效植保、糧食烘干等薄弱環節,全程機械化推進成效明顯。
購機補貼政策引導
“購機補貼的政策引導,是全程機械化發展的關鍵。”安徽省農委黨組成員胡剛說,近年來各地按照“縮范圍、控定額、促敞開”的政策導向,不僅增加了主要農作物耕、種、管、收及烘干環節重點機具的有效供給,也對薄弱環節實施了*補貼。如亳州市2017年安排4000萬元支持標準化機庫棚建設;合肥市對新建達到市級標準的全程農事服務中心項目,按大、中、小標準分別給予160萬元、100萬元、60萬元*性建設補助。對水稻機插秧作業和土地深翻作業,按40元/畝、50元/畝給予作業補貼等。
在對全程機械化生產敞開補貼基礎上,今年安徽省還將本地農業生產有實際需求的機具全部列入補貼范圍,全部實行敞開補貼,做到應補盡補,并積極開展植保無人飛機等新產品補貼試點。在補貼政策拉動和市場需求帶動下,安徽省突破了全程機械化關鍵環節所需機具的“瓶頸”。安徽省農機總動力于2017年底邁上7000萬千瓦臺階,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烘干機、秸稈粉碎還田機達到25.9萬臺、20.6萬臺、3.19萬臺、1.27萬臺、6.1萬臺,較上年同比分別增長5.3%、5.2%、8.4%、33.3%和6.7%。
培育發展服務組織
安徽省農機全程機械化發展也離不開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推動。“社會化服務組織是打通農業綜合服務‘*后一公里’,實現‘購、耕、種、管、收、售’等六大作業環節的重要保障。”胡剛說,為培育適應安徽省農機化發展的服務主體,該省農機局2017年安排1500萬元扶持建設100個省級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給予每個中心5萬元—20萬元的建設補助。2018年機構改革后,安徽省農委繼續安排1280萬元再新建140個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
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已建設大中小型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112個,新增部級示范社17家、省級示范社88家,總數分別達到82家和526家。
農機農藝融合發展
在活動現場,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演示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馬鈴薯畝產一般在4000斤左右,1斤市場批發價大約1元,全省基本上所有地區都適宜種植。”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合肥綜合試驗站站長廖華俊向介紹道,馬鈴薯不僅畝產高,還能消化吸收稻田秸稈,“1畝馬鈴薯可以吸收兩三畝的稻田秸稈。”廖華俊表示,去年安徽省馬鈴薯種植面積已突破100萬畝,界首、臨泉等地已經實現半機械化種植。
“現在傳統糧食的價格不行,馬鈴薯作為主糧的替代品近幾年效益不錯,我想著把技術學到手,好回去給大戶們推廣。”肥西縣農機推廣站站長黃守兵坦言,這次現場演示讓他信心十足,“只要回去把倉儲問題解決,就一定能推廣成功!”
“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發展也是全程機械化的重要助力。”胡剛表示,今年安徽省舉辦了全省水稻機械化栽植技術培訓班、大豆種植機械化現場演示會、水田病蟲害高效防治機械化技術現場會等,各市、縣也舉辦形式多樣的技術推廣和培訓活動,促進了該省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截至目前,安徽省水稻機械化種植面積已達1614萬畝,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達到47.5%;玉米機播面積1238萬畝,機播率94.2%,機收面積1053萬畝,機收率80.1%,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2%;油菜機收面積444.5萬畝,機收率59.19%,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4%。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