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西藏拉薩,陽光傾城。寄托著藏民美好愿望的五彩經幡,比以往舞動得更起勁,仿佛在傳遞一個莫大喜訊:9月底,經報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同意,拉薩市成為全國*個整體脫貧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地級市!
拉薩的整體脫貧摘帽,堪稱“世界屋脊”上的人類偉大創舉。奇跡的創造,北京市功不可沒。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北京市負責對口支援拉薩市城關區、堆龍德慶區、當雄縣和尼木縣。自1994年以來,北京累計投入援藏資金約44.7億元,實施項目554個,選派援藏干部人才788人次。如今,還有185名北京援藏干部人才堅守在拉薩扶貧一線。
從北京到拉薩,跨越10個緯度,飛行近4個小時。萬水千山總是情,在全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期,兩地上演了一場與時間賽跑、向全面小康沖刺的扶貧支援戰。日前,記者走進拉薩,在鄉村田野探訪,于醫院學校見聞,感受對口幫扶為西藏農牧民帶來的新生活、新氣象。
千里援藏責任義不容辭,首善標準書寫真情答卷
初到拉薩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頭暈頭疼、呼吸不暢、睡眠困難等高原反應癥狀。在一個人類生存艱難的高海拔地區向貧困宣戰,既無前車之鑒也無后路可退,如同在刀刃上起舞,步步驚心。
雄鷹可掠過雪山之巔。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藏族人民擺脫貧困的決心不容置疑,北京援助西藏終結貧困的意志不可小覷。“對口支援西藏是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是黨中央交辦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北京義不容辭的責任。”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堅定地說,北京要堅持首善標準,助力拉薩打贏脫貧攻堅戰。
落實首善標準,援藏干部真情奉獻、盡*努力完成幫扶任務。萬家歡聚的節日里,有的干部在村里值班,有的繼續走訪困難群眾,有的堅守在手術臺旁……他們承受著高原環境給身體帶來的損傷,忍耐著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
“援藏,付出的是我們熱忱的心和純純的高原紅,但是我們更能收獲到藏族同胞的一片真誠以及這方水土的感情……援藏,不僅是一項工作,還是友誼的橋梁,把拉薩和北京緊緊聯系在一起。”北京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堆龍德慶區副區長鄔斌峰感概道。
援藏干部的真情付出,換來的是藏民們的幸福新生活。在堆龍德慶區波瑪村,村民們在村前寬闊的廣場上跳起了鍋莊舞,慶祝搬進新居的好日子。18歲的丹增多吉高興地說,現在他是“德吉藏家”旅游民宿村的餐廳服務員,每個月工資3000元。
“德吉藏家”是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項目的基礎上提升改造而成。項目總投資1.18億元,其中北京援藏資金投入6000萬元。但這只是北京項目援藏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按照中央要求安排援藏資金13.04億元基礎上,結合拉薩脫貧需求,又額外增加資金5.34億元,專門用于助力拉薩脫貧攻堅。目前,北京已在扶貧領域投入資金達9.97億元,實施扶貧項目151個。
從京郊山區落地雪域高原,溝域經濟助力拉薩鄉村振興
格桑花遍開拉薩鄉野,在藏民心目中它代表著幸福。如今,在尼木縣卡如鄉,去年種下的1萬棵來自北京平谷的桃樹,也成了當地農牧民眼中的“格桑花”。
決定把平谷大桃引進西藏種植的,是尼木縣常務副書記趙金祥,他也是“大桃之鄉”平谷區派出的援藏干部。引入平谷大桃雖源自他的偶然發現,但細致問來,其中卻大有文章。
原來,卡如鄉是北京市幫扶尼木縣打造的*脫貧奔小康示范鄉,按照幫扶設計,將通過發展溝域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引入經濟作物,為該鄉農牧民打開新的增收渠道。而卡如鄉*脫貧的一個“關鍵詞”——溝域經濟,對廣大京郊干部來說并不陌生。10多年前,北京獨創了這一模式,山區的鄉村通過利用當地特色產業、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發展起溝域旅游,實現了“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走上了強村富民路。
如今,溝域經濟模式*次從京郊大地“躍上”了雪域高原,卡如鄉充分利用當地的高原環境、藏族民俗和“文香故里”的文化資源,由北京投入6000萬元援藏資金,打造了“核鄉尋憶民俗風情體驗村”。自今年5月營業以來,該項目已經接待了9000多名游客,收入18萬元。
在溝域經濟的盤活帶動下,森林度假、農業休閑、民俗接待、藏雞養殖、扶貧搬遷等一個個特色項目區在卡如鄉相繼建成,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71戶18710人。曾經山坡上放牧為生、青稞地里刨食的藏民們,如今吃上了“旅游飯”、發起了“旅游財”。
82歲的德慶白珍一家是卡如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她釀制的青稞酒因格外香甜,全村知名。政府花費了幾萬元對她的家進行了房屋改造,對女兒次仁卓嘎開展了相關的培訓,打造了老阿媽青稞酒坊。“游客可以在這里品嘗和購買原汁原味的藏家青稞酒,而我們全家也有了新的收入!”德慶白珍高興地說。
“組團式”輸送北京醫教人才,在藏地筑起返貧*強防線
醫療和教育是西藏的民生短板,也是脫貧攻堅的難點。為了盡快幫助拉薩補齊短板,北京市發揮醫療水平和教育資源的優勢,采取“組團式”援藏,共圓拉薩貧困群眾的“健康夢”和“上學夢”。
很難想象,作為拉薩市屬*的一所醫院,拉薩人民醫院竟然長久沒有重癥監護室(ICU),而由于這道關鍵防線的缺失,很多病人因救治不及時失去勞動能力,陷入貧困,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為了拔掉因病致貧的窮根,“十三五”期間,北京市計劃投入援藏資金2.1億元,重點圍繞“*扶貧脫貧”和“防止因病返貧”兩個要求,提升拉薩市整體的醫療扶貧脫貧水平。
2017年,不到40歲的陳光強,帶著援建拉薩人民醫院ICU的重任從北京天壇醫院來到西藏。在他手把手地指導下,醫院有了ICU的專業設備,也有了專門的科室醫生和護士。一年以來,新建的ICU科室成功收治了170多名病人。
也是這一年,依托北京市屬22家“三甲”醫院,借助“醫院包科室”“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等方式,拉薩人民醫院率先完成了“創三甲”任務,結束了西藏地市級沒有“三甲”醫院的歷史。
改變藏區面貌,根本要靠教育。有一個孩子成才,就有一個家庭脫貧。教育扶貧是藏區*扶貧的優先方向。近年來,北京市聚焦對口支援藏區教育薄弱環節,填空白、補短板、促提升,始終沖在一線。
2014年,北京市投資援建拉薩北京實驗中學,選派教師開展成建制的教育援藏。2017年8月,北京市“組團式”教育援藏由單一援助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拓展為同時援助拉薩4所學校,涵蓋了小學、初中、高中和職業教育各個學段。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為了斬斷雪域高原貧困代際傳遞路徑,2017年,北京教育援藏團隊設立“京藏宏志班”,每年面向拉薩市*招收建檔立卡戶學生。2018年,京藏宏志班從1個班變成3個班,從初中拓展至高中,120多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
白瑪德慶是“京藏宏志班”一名初二學生,她用流利的漢語告訴記者:“北京來的老師教會了我們改變死板的學習方法,我的成績也進步的很快,現在是班里的生物課代表。”談及以后的夢想,她略帶羞澀地笑著說:“考上北京大學,帶著全家人到北京旅游!”
京藏情深,親如一家。雖然拉薩現已摘掉“窮帽”,但北京市將按照脫貧不脫政策的要求,繼續深化推進支援幫扶,鞏固好脫貧成果,確保兩地能跨越時空、攜手同步邁進全面小康的美好時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