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甘肅張掖臨澤:這兒的農田 殘膜不再漫天飛
甘肅張掖臨澤:這兒的農田 殘膜不再漫天飛
農業網   時間:2018/10/24 14:10:00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數:441

  一年前,甘肅省臨澤縣古寨村的王育才還從沒想過自己能“當官”。就在去年10月,這個種了大半輩子地的農民老漢,被推選為村里的地膜回收站站長。

  “以前,地膜留在地里,不僅影響人民日報來年莊稼發芽,到了冬天還被風刮得房前屋后到處都是!”王育才說,從去年10月開始,村里開始鼓勵農戶回收地膜,“現在,已經回收了22噸多,村里干凈多了”。

  甘肅張掖市臨澤縣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緣,2/3是沙漠、戈壁,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便有一部分在臨澤縣境內。億萬年前,地質運動、流水與風力侵蝕作用共同造就了這里的彩色丘陵和紅色砂巖地貌。如今,為了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威脅,也為了鄉村更好的未來,臨澤展開了一場對抗白色污染的實踐。

  村里建了回收站,廢舊地膜能換錢

  “王友軍,100公斤,100元;王偉新,76公斤,76元……”在古寨村廢舊地膜收購臺賬本上,王育才仔細寫明了每一筆收購記錄。“姓名、重量、金額、時間都不能落下,還要寫清楚手機號,以備檢查或者回訪。”他說,收購時還要仔細檢查地膜中有沒有樹枝、泥沙,如果雜質太多,就讓農戶清理干凈之后再收。

  去年,古寨村專門建起了占地面積超過100平方米的再生廢物利用回收點。

  西北地區氣候干燥,地膜使用量大,但地膜不易降解、回收困難,大量殘膜造成了白色污染。秋收過后,大風一吹,地膜飄得漫山遍野,影響村容村貌。大量廢舊地膜殘留在農田,還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甚至導致作物減產。為創建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示范縣,臨澤從廢舊地膜的回收、新地膜的生產使用標準等各方面做出了努力。

  2017年,在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任務清單中,有下達給甘肅省創建45個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示范縣的約束性任務,臨澤縣就是其中之一。當地從地膜銷售源頭入手開展防控,建立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回收體系,同時對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開展補貼,有效調動農民、合作社和企業積極性,顯著促進了農業綠色發展。

  “我們村5328畝耕地,其中80%要覆地膜,一年下來得用20噸左右。”古寨村黨支部書記王維兵說,村里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面積用地膜,“以前沒有環保意識,地膜要么不收集扔在地里,要么播種前扒出來燒掉”。

  王維兵告訴記者,地膜不回收帶來兩個后果:一是村容村貌臟亂差;二是地力下降,“前些年,一畝地高產時能打800公斤玉米,后來慢慢降到600多公斤。同樣的地、同樣的水肥,但產量明顯低了不少”。

  “臨澤年降水量只有130毫米,但蒸發量高達2000毫米,這種條件下,地膜能起到增溫、保墑和除草作用。”臨澤縣農委主任魏正艾說,當地耕地面積51.7萬畝,“其中地膜覆蓋面積達45萬畝”。

  據介紹,目前還沒有完全可降解的地膜。魏正艾表示,地膜殘存在地里,會影響土壤團粒結構,導致土壤板結、透氣性差,進而影響耕地質量,“水分滲不下去,作物根扎不下去、苗鉆不出來,結果就是出苗率低、長勢差”。

  2016年開始,臨澤號召農戶和蔬菜作物合作社主動回收地膜,但開始收效不大。王維兵說,出臺獎勵政策后,農戶們漸漸有了積極性。

  “現在的政策是按照1元/千克的價格回收,或者5公斤舊地膜換1公斤新地膜。”王育才說,現在,秋收后,田間地頭經常看見老人帶著小孩在撿拾地膜,雖然錢不多,但好歹能貼補家用。風一吹地膜碎片到處飛、白色污染圍村莊的情形也不見了,村容村貌整潔多了。據統計,去年臨澤共回收廢舊地膜近2100噸。

  把控產銷源頭,推廣使用新國標地膜

  前幾年,臨澤農民使用的大多是厚度0.008毫米的老國標薄地膜,由于售價便宜,一直很受農民歡迎。“但是,這種地膜使用后極易碎片化,不利于機械撿拾,人工撿拾難度也很大。”魏正艾說。

  自2016年開始,當地開始推廣使用厚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新國標厚地膜,但起初老百姓并不買賬。“原來,5公斤超薄地膜能蓋兩畝地,一畝地*多30塊錢。如果用厚膜,同樣5公斤只能蓋一畝地,而且價格還高一倍,一畝地要60塊錢。”王維兵說。

  “我們一方面向農民宣傳地膜污染的危害,引導群眾清除殘留的地膜,提高土地產出的收益;另一方面禁止使用老國標薄地膜、推廣使用新地膜,同時加大機械化撿拾技術、機具的研發力度。”魏正艾說,其實,只要用上一年,老百姓就對新地膜的好處心里有數了。

  “新地膜保溫保濕效率高,不易碎片化,更有利于鋪膜機、撿拾機機械化作業,基本不用人再費工夫。”魏正艾說,原來不回收,影響播種、施肥效率,還要補種,浪費時間、勞力,“再加上有獎回收、以舊換新等補助政策的實施,目前臨澤全縣已經基本實現新國標地膜全覆蓋”。

  同時,臨澤加大了對地膜等農業投入品的專項檢查力度,從源頭上杜絕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地膜流入市場。“全縣境內禁止銷售老國標地膜。”魏正艾說,每年春耕之前,縣上都會組織農委、商務、供銷社、公安局等部門,對縣內的地膜銷售門店、市場等開展聯合檢查,發現銷售老國標地膜的,一律沒收并處罰。

  據了解,臨澤不少村還把使用新國標地膜并回收列入了村規民約。王維兵告訴記者,村里按田間地頭實行分戶管理,有殘留地膜就找到相應農戶,對溝渠、道路等公共區域,也劃分了責任人。

  在臨澤,不少農戶的土地種的是制種企業委托種植的玉米。在蓼泉鎮,黨委副書記楊嬌介紹說,鄉鎮要求制種企業與各村委會簽訂的制種合同中明確約定,秋收之后,農戶要清理回收地膜,交到村里的回收點,否則扣除制種款,“這筆錢,用于村委會雇人回收地膜。去年,鎮上還免費發放了6000個編織袋,發動群眾自覺回收地膜”。

  健全地膜回收利用機制,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如今,像王育才這樣的“站長”,臨澤縣共有71名。按照“有固定場地、有專門人員、有明確標示標牌、有完善制度、有輻射區域、有拉運車輛、有計量設備、有消防設施、有臺賬、有考核”的標準,臨澤縣建立起14個鎮級回收站,71個村全部建立廢舊地膜回收網點,形成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回收體系。

  “總體來看,回收的地膜縣政府一公斤補助2元錢,其中1元錢補貼給回收人,另外1元錢補貼給運輸加工企業。”魏正艾說。臨澤縣還為種植大戶和合作社發放地膜補貼,一噸補助1000元。去年,蓼泉鎮有5個村共獲得6.9萬元補貼。

  2017年,原農業部確定臨澤為農用地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試點縣。該試點的主要內容是,由地膜生產企業統一供膜、統一鋪膜、統一回收,地膜回收責任由使用者轉到生產者,農民由買產品轉為買服務,推動地膜生產企業回收廢舊地膜。

  日前,記者在甘肅宏遠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倉庫內看到了堆積得像小山一樣的回收地膜。該公司辦公室主任胡亞雄說,從2016年至今,該公司已經累計回收3300多噸廢舊地膜,全部從臨澤各村鎮收集而來,“現在每年生產新國標地膜3000噸左右,面向整個河西地區銷售。眼下正加緊新建設一條廢舊地膜回收生產線,將來把廢舊地膜做成其他塑料制品”。

  此外,臨澤縣還成立了12個“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向種植戶、制種企業提供標準地膜配送、生物農藥代打服務。“這些合作社相當于提供標準化服務的專業團隊,由農戶、合作社、企業自主選擇進而購買服務。”臨澤縣農技中心副主任趙亮說。

  據記者了解,甘肅的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45個示范縣地膜回收網絡基本健全,地膜回收利用率穩定在80%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魏正艾表示,臨澤縣將進一步加大廢舊地膜回收的相關監管力度,促進回收利用市場化體系建設,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確保農業安全、農村清潔。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